所在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赠言 > 正文

传承是最好的缅怀


发表时间:2015/04/07 00:00:00    信息来源 :     访问次数: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先烈们可歌可泣的不朽功绩,追寻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忠诚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调校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找准我们的人生坐标。

梨花风起,柳丝拂面,又是一年清明。

与往年一样,各地民众纷纷在清明时节出行祭扫,悼念先人。不一样的是,这个清明节,我们不仅看到低碳祭扫、文明祭祀正蔚然成风,更能感受到各种纪念活动背后浓浓的人情味——无论是央视近期播出“重读抗战家书”系列报道中对烈士精神的彰扬,还是寻常人家家祭时对先辈家风的感念,相对于仪式本身,缅怀与追思成为民众更为关切的情感需要。

那么,当追思逝者时,我们在缅怀些什么?

清明是缅怀先人的日子,离不开一个“孝”字。古语有云,“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孝”是重要的美德,即使是对待已经去世的先人,也要有与他们依然在世时一样的礼敬,在清明时节尤其要洒扫祭拜。

这种对祖先的崇敬,是内化于心的精神传承。所谓“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并不能仅仅理解为以上好的祭品来供奉祖先,令其在逝后极尽哀荣,而是强调要善于传承先辈的优良家风和未竟事业,将他们的潜德幽光作为传家之宝。慎终追远,培育醇厚的德行;克绍箕裘,才是真正的孝道。

清明是追思先烈的日子,离不开一个“忠”字。追溯清明节的由来,有介子推割股啖君、功不言禄的忠义;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有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吉鸿昌“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壮烈;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有人民的总理周恩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生做无产者”的共和国部长吴波等一大批楷模,用对人民和事业的忠诚树立起一座座丰碑。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先烈们可歌可泣的不朽功绩,追寻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忠诚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调校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找准我们的人生坐标。

清明更是万物生发的节气,缅怀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迈步前行。从历史悠久的京杭大运河到今天的南水北调工程,从昔日辉煌的丝绸之路到重构蓝图的“一带一路”,因为了解先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懂得如何将其发扬光大。修齐治平、德治礼序、礼法相依,因为血液里流淌着先辈们传承下来的中华文明DNA,我们能够牢牢把握住文化根脉,拥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自信。

传承是最好的缅怀。在清明时节,我们缅怀先人、追思先烈,重述那些筚路蓝缕的往事与“激情燃烧的岁月”,因为历史记忆的光芒,足以照亮漫漫前路。

潼关县纪委  陕ICP备12011710号

地址:潼关县中心街中共潼关县纪委       邮编:714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