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端午假期即将到来,日前,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入纠正“四风”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提出,要继续盯住具体问题,严肃查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购买赠送粽子节礼等行为,不断发出纠正“四风”的强烈信号。 关于纠“四风”问题,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中央纪委监察部在节日前召开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入纠正“四风”电视电话会议,其主要目的是什么?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每到节点,都是“四风”问题易发高发期。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此次电视电话会议,主要目的就是向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鼓干劲、提要求,向全社会持续释放“纪检监察机关在行动”的信号。会议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增强纠正“四风”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防止“四风”反弹,持续推动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围绕“节点”纠“四风”的有效做法,盯住重要时间节点,抓住一件一件实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积小胜为大胜,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持续保持狠抓干部作风建设的高压态势。
问:从市纪委掌握的情况来看,全市整体上“四风”问题整治效果如何?当前工作重点是什么?
答:从整体情况看,全市整治“四风”问题效果非常明显。一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二是“四风”蔓延势头得到明显遏制;三是促进了党风政风好转。在2014年度全省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民意调查中,群众对渭南干部作风满意度在2013年提高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又提高了6.06个百分点。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四风”问题积习甚深,树倒根在,巩固已有成果、防反弹、防回潮任务依然艰巨。
关于当前重点工作,我认为主要有四方面:一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正确估计形势,保持清醒头脑,澄清模糊认识,坚定工作信心;二是把握“四风”新形式、新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正风肃纪效果;三是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让群众真正看得到、体会得到、享受得到纠正“四风”的工作成果;四是切实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对于继续不收手不收敛、顶风违纪的,尤其对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执纪问责,不仅要严肃处理当事人,而且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关注的重点,要认真加以解决。 问:目前有媒体报道说“四风”问题更加隐蔽化,纪检监察机关怎么看?有没有相应的措施?
答:我们在督查调研中也发现,高压之下,确有一些党员干部仍然心存侥幸、顶风作案,“四风”问题更趋隐蔽化,穿上了“隐身衣”,钻进了“青纱帐”,打起了“游击战”。比如,利用现代物流快递、微信红包、电子礼品预付卡送礼;再比如,公款吃喝由明转暗,由外转内,改头换面,变换花样。这是“四风”问题的一些新形式、新特征,我们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盯不放,像啄木鸟一样,发现虫子,就及时啄出来,保证树木的健康。比如:今年一季度,我们采取核查全市部分单位三公经费使用报销情况;调取税务平台对公发票流水账单等方式,就是利用地毯式、高密度的监督检查,集中摸排线索,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问:“五一”临近,针对节日期间“四风”问题,纪检监察机关有什么部署?
答:对于纠正“四风”工作,市纪委将有一系列跟进措施:一是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将会议精神及时传达至委局机关各室、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学习贯彻。二是安排部署节点检查工作。根据市纪委“节点”监督全年工作安排,由市纪委常委带队组成3个检查组赴全市各县(市、区)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购买赠送节礼等行为;同时安排各县(市、区)实行交叉检查,相互查纠“四风”突出问题。三是实行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周报告。督促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查处力度,“五一”前后每周向市纪委报送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情况,并对连续零报告的县(市、区)纪委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四是加大监督举报力度。进一步释放信号,搭建监督平台,鼓励群众和媒体监督,一人一个麦克风,一人一个摄像机,发挥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
问:抓干部作风建设贵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市纪委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答:不良作风确实具有顽固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为此,市纪委一是坚持每季度拍摄完成一期明察暗访视频专题片,并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播放,到现在已经拍摄并播放了9期,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二是研究制定《渭南市委“约法三章”责任追究办法》,将市委“约法三章”作为“三条铁律”实施责任追究。三是紧盯每个节假日、重要事件(活动),通过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的常态化,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四是不断加大查处力度。2014年以来,市纪委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43件,处理200人,其中党政纪处分161人。同时,对典型案件定期进行了点名道姓通报曝光,2014年市纪委先后印发典型案例通报7期,从通报曝光的效果看,点名道姓有威慑力,警示教育作用很大,社会反映很好,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