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直接侵害群众切身利益,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被老百姓讽刺为“苍蝇”。强农惠农资金领域的腐败问题,无疑是这些“苍蝇”中的一只。3月3日上午,记者就如何斩断伸向强农惠农资金的黑手,保证资金安全、群众受益,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主席、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徐敬业。
“重庆作为最年轻的直辖市,与其他直辖市相比,有着特殊市情。”徐敬业说,那就是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仍处于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但在一些地方,挪用、骗取、贪污、侵占强农惠农资金,以及在资金管理使用中以权谋私、营私舞弊的案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
徐敬业说,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监察局将解决强农惠农资金领域的腐败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建章立制、专项治理、查办案件,确保强农惠农资金真正惠及农村和广大农民。
徐敬业告诉记者,重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资金监督管理的意见》,明确了强农惠农资金的范围、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及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各区县结合实际,制定配套的《实施办法》和《责任追究办法》,为解决强农惠农资金领域的腐败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为回应社会关切,近年来,市纪委、监察局连续开展专项治理。2011年,重点清理医疗及养老基金、就业及培训补助资金、强农补助及补贴资金、低保及困难救助资金等四大类惠民资金1240多亿元,查出违规资金1.28亿元,整改8234万余元。2012年,开展提高低保领域法规制度执行力工作,纠正了一批基层单位对低保法规制度不执行、假执行、乱执行的问题。
重庆纪检监察机关对有关案件线索一一排查,集中力量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包括一些区县农机主管部门与农机生产企业及经销商相互勾结套取国家农机补贴3396万余元的案件、26个区县邮政机构从农户“直补卡”上强行扣取短信费352万余元的案件,等等。
“解决强农惠农资金领域的腐败问题,既要注重治标,加大惩治力度,更要注重治本,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同类问题反复发生。”徐敬业说,在治本方面,重庆主要在构建“不愿伸手”、“不能伸手”、“不敢伸手”这几项机制上下功夫。通过正面教育引导和反面警示教育,促使基层干部廉洁履职,让他们“不愿伸手”。
徐敬业着重介绍了重庆构建“不能伸手”和“不敢伸手”机制的做法: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确保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围绕强农惠农资金运行的各环节查找廉政风险点,并评定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使风险点可防可控。制定完善资金申报、审核、立项、分配、拨付、实施、使用、管理、检查、验收、绩效评估等环节的具体操作规程,全面落实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备案报告制度,防止发生不廉洁行为。
徐敬业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直接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事,理应让他们参与监督。近年来,重庆一方面要求相关部门主动公开信息,将强农惠农政策、项目和资金作为乡镇政务、农村基层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一律对外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另一方面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在做好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之外,搭建了以广播电台热线节目、阳光重庆网站、114阳光政务电话热线和阳光重庆微博等为载体,覆盖市、区(县)、乡(镇)、村(居)的阳光重庆复合型网络问政投诉平台,及时受理群众反映和投诉。2012年,阳光重庆平台收到群众反映的涉农乱收费、抵扣截留强农惠农资金等问题213件,经有关部门调查,反映情况均属实,随后向农民清退违规款项615.4万元,并处理了有关责任人员。“通过有效的监督和有力的查处,让心存侥幸者不敢向强农惠农资金伸黑手。”徐敬业说。(记者 尹健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