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廉政要闻 > 正文

北京下放17项市级行政审批权限:"放权"放出新天地


发表时间:2010/04/07 00:00:00    信息来源 :     访问次数:

图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热情地为群众服务。 崔勇广摄

以前到过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67号大楼办事的人可能会细心地发现,大楼原来的名称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服务中心”,现在已经换成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企业服务中心”。

大楼名称是去年12月16日变更的。这一天,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北京市第一批17项市级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中关村核心区。

“政府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海淀区区长林抚生说,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破解行政审批难题,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树立服务型政府新形象的一次重大机遇。作为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区以方便企业为原则,正大胆创新,对全区行政审批体制进行全面梳理和规范,以此推动核心区建设,也为加快整个中关村发展探索新路。

1 为了方便企业

12个市级部门共17项审批权限下放至海淀区

2009年3月,中关村又一次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随后,北京市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经过20多年发展,中关村已成为跨行政区域的高端产业功能区,但其核心区域一直位于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海淀区。目前,园区建设用地辐射海淀区全境。

林抚生介绍,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行政审批工作“加快、简化、下放、取消、协调”的要求,这次在中关村核心区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向其他区县推广。

“改革的宗旨,一句话,一切为了方便企业。”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服务体系与公共平台建设处副处长赵新良告诉记者,下放的审批权限主要涵盖企业设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人力资源服务四个方面,这些都与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密切相关。

据赵新良介绍,第一批下放的审批权限涉及北京市发改委、市商务委、市规划委等12个部门。目前,12个市级部门已将17项审批权限全部下放至海淀区。

“过去很多审批事项,要先在区县部门初审,然后再到市级部门正式审批,程序非常繁琐,误时误事。审批权下放到区后,方便多了。”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赵春秀举例说,公司这些年快速发展,所需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级技术人员缺口越来越大,成为公司发展的一个现实瓶颈。有关人才引进方面的审批权下放到区后,公司可以直接向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申报引进人才。原来公司引进两位高技术人才,需要三个多月才能拿到工作居住证,现在从申请到拿证顶多一个月就成了。

截至今年2月底,海淀区落实市级审批权限下放累计办理各项行政审批460余件。

2 新风带来高效

整体审批环节和时限均精简50%以上

3月28日,富惠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姚静和同事们一起忙碌着收拾东西。“趁着这两天周末忙着搬家,准备周一就开业。”她所在的公司仅花了一周左右时间,就从海淀区工商分局拿到了公司新设立的三个子公司的营业执照。

“我们是受海淀的‘诱惑’而来的。”姚静告诉记者,富惠公司原来在其他区,但因海淀包括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内的各项改革的力度大,有利于公司业务拓展,公司便把总部迁到了海淀,又在海淀区注册新成立了三个子公司。

以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下放为契机,海淀区全力推动全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区里专门成立了公共服务及政策创新工作推进组,在多方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北京市海淀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启动了对区内各部门行政审批业务全面梳理、精简和优化的工作。

“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精简高效,做到‘重要事项简环节、一般事项改备案、相关事项同步办、串联事项并联办、简单事项不再办’,提高行政办事效率,降低企业办事成本。”赵新良介绍说,此次改革的重点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优化服务链条,串联变并联、后置变前置;二是精简业务流程,缩短办事时限;三是变多门受理为一门受理,创新服务形式和手段。

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载体,核心区企业服务中心也经历了一次由外到内的“改头换面”,三层办公大厅都进行了改造,在每个楼层设置了电子显示屏,办事内容、程序、时限等一目了然。“现在中心平均每天接待3000多人次,企业来办事几乎不用再出门了。”中心主任李学江告诉记者。

李学江介绍说,海淀将企业服务业务集中到服务中心大厅办公,建立综合服务窗口,统一提供问题咨询、材料审核等,集成行政审批流程,对于需要向多部门征求意见的由一个部门牵头审批。

据了解,在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企业服务链条审批环节减少24个,工作日减少155个,整体审批环节及审批时限精简50%以上。

3 改革尚在路上

今后将视需要继续下放审批权限

林抚生告诉记者,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海淀区力争把核心区建设成为“两区、三中心”,即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首都政府公共服务与政策创新试验区和全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首都创新人才发展中心、首都科技中介中心,为国家走创新型道路做好引领与示范。

北京市也明确,此次是首批下放17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今后还将继续视改革发展需要下放审批权限。同时,此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仅在海淀“先试先行”,取得试点经验后,将逐步向其他区县推广。

推动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绕不开一些矛盾与问题。审批权限下放就是“放权”,审批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缩权”。这无异于用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因此,很多人对执行者的“内在动力”表示出担忧。还有,行政审批权限不匹配,立项、土地出让、人防、园林等部门大部分固定资产审批权限在市一级部门,还有些审批权限在国家部委,这使得改革方案实施难度较大;各相关审批部门的工作要求、技术标准、审查深度不同,由一个部门牵头多部门审批,协调难度也较大……

“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行政运行程序的规定,并非捆住了政府的手脚,而是政府提高行政效率,方便企业办事的机制保障。”国家行政学院许正中教授认为。

改革没有回头箭。对此,在中关村核心区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启动仪式上,北京市负责同志明确表示,全市各政府职能部门要全面规范行政项目审批制度,坚决防止已取消的项目以备案、核准等名义进行变相审批,杜绝一切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提高项目审批效率。

海淀区规定,全区任何部门不得随意更改审批环节、流程和时限,不得随意增加公示以外的实施条件和申请材料。

行政审批手续网上办理、承诺时限对外公开、审批状态随时可查、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的监管考核体系正逐步建立和完善。海淀区积极整合分散在部门内部的网上审批系统,不断提高网上审批事项的比重,逐步实现全程网上审批服务。全区各类行政审批方案、流程及相关材料在办公场所和政府网站向社会公示,方便社会公众查询,接受各界的监督。同时,海淀区监察局、区法制办和区政府督查室等部门也加强了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情况监督检查,确保改革方案顺利推进。

“最有效的行政审批改革,不仅仅是减少审批事项,而且要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服务型政府。”在许正中教授看来,改革要进行科学设计,系统集成,循序渐进,最终彻底变行政审批制度为备案制、社会责任追究制,让人们和企业享受便捷、规范、快速、高效的服务。

潼关县纪委  陕ICP备12011710号

地址:潼关县中心街中共潼关县纪委       邮编:714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