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纪委监委认真贯彻省市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议精神,抓牢主体责任“牛鼻子”,念好监督责任“紧箍咒”,多措并举,抓牢抓实省、市确定的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聚焦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聚焦生态环境保护、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等五项重点工作中的监督执纪问责,为全县追赶超越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狠抓“以案促改”,校准信仰坐标。严格对照市委《关于落实省委对冯新柱案“以案促改”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意见》指出的11类30个具体问题,印发了《关于落实市委对冯新柱案“以案促改”工作整改台账的通知》,按照职能部门分工,将其进行了责任细化,明确了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提出了整改时限和整改要求。制定了《关于冯新柱案“以案促改”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镇办、部门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开展警示教育的同时,引导党员干部汲取教训,强化理想信念,增强法纪敬畏,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聚焦扶贫领域热点问题,在线索举报、督查督办、通报曝光等方面持续加力。以12388信访举报电话、潼关清风网书记信箱、监督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对群众反映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坚持有报必查,直查快办,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确保问题线索不失管、不失控、不流失。开展了“六查六看六解决”(即:一查脱贫攻坚工作细不细,看档案资料,解决资料填写标准不高问题;二查脱贫措施实不实,看政策兑现,解决政策落实和群众知晓率不高问题;三查信息对接准不准,看数据信息,解决各项数据上下对接不一致问题;四查帮扶工作真不真,看帮扶实绩,解决干部帮扶不到位问题;五查资金使用好不好,看账目票据,解决扶贫资金有效使用问题;六查干部作风严不严,看驻村到岗,解决干部帮扶不严不实问题。)、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大起底”和“回头看”、扶贫资金专项治理、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专项治理等活动。2018年1月至今,全县纪检监察组织共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41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8人,组织处理14人。
聚焦关键少数,抓好“3 X”专项治理。制定了《关于落实省纪委座谈会议精神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等5项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压紧压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主体责任。以整治违规使用公务用车问题为突破口,会同县车改办出台了《潼关县公务用车租赁管理及报销制度》,为全县百余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统一喷涂了公务用车标识和监督举报电话,让公务用车“实名”上路,接受社会监督。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节点监督,先后抽调县国税、地税、财政、审计、市场监管等部门30余人次,扎实开展了高档小区或写字楼“一桌餐”专项治理、“升学宴”“谢师宴”专项排查、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专项治理等专项治理活动。今年以来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8件,给予党政纪处分9人,组织处理4人。
坚持协作机制,规范线索处置。强化同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审计局、环保局、林业局、发改局等部门联系协作,建立健全问题线索快速移送反馈机制和查办结果反馈机制,在查处党员干部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等专项行动中做到信息互通,相互配合,延伸监督触角,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常态。今年以来,共查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违纪案件17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7人;查处市场经济领域违纪案件2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0人。
严肃问责,积极构建防腐长效机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各镇(办)、部门的廉政风险管理台账进行了更新,全县各单位共查找三级廉政风险点共计1307余个,确定风险负责人1029人,编制廉政风险管理目录121余份,建立了事前排查预防、事中动态掌控和事后跟踪预警处置“三位一体”的廉政风险管理体系,发挥制度作为预防腐败问题的治本作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对有问题没发现、发现问题查处不力、“四风”和腐败问题频发多发、执行纪律偏宽偏软的,都要实行“一案双查”,以问责常态化促进制度落实到位、纪律执行到位,今年以来,共实施党内问责10起,问责领导干部23人,给予党政纪处分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