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潼关县纪委采取四种方式 实践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发表时间:2016/07/21 11:08:02    信息来源 :     访问次数:

2016年以来,潼关县纪委根据纪律审查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自觉找准职责定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实践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动挺纪在前落地生根。

夯实责任“加压”。出台了《关于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两个责任”签字背书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写实制度、定期报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台账管理制度。印发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主体责任约谈制度实施意见》,明确对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力“七种情形”进行约谈,制度推行以来,因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力,已约谈2名镇党委书记,6名部门(单位)党委书记或主要负责人。延伸监督触角,把责任向镇和社区(村)全面延伸,镇纪委定期听取社区、村监委会工作汇报,定期约谈社区、村书记,形成咬耳扯袖、谈话提醒台账,夯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把责任追究作为重要手段,修订完善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实施方案》和《“两个责任”追究办法》,对主体责任30种情形、监督责任的8种情形分别追究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事前预警“醒脑”。坚持常态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对纪律心存敬畏的意识,自觉守纪律讲规矩。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论述摘编》,以及新修订颁布的《准则》和《条例》,组织3000余名基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并进行专题知识测试,邀请省纪委宣传部部长崔利民来潼作了专题辅导报告,200多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现场接受党规党纪教育。积极开展廉政示范点创建活动, 6个镇以及县法院等7个部门的示范点创建活动正在有序开展,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等“六进”活动,目前已建立廉政文化广场5个,廉政文化街2条。有效发挥杨震廉政教育基地、杨震塑像以及新拍摄的《潼关杨震:“四知”拒金清白传家》家规专题片等廉政教育资源,定期组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参观观看学习。对47名拟提拔干部进行廉政谈话并测试。县纪委牵头建立科级干部廉政档案,对600余名科级干部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和日常监督。在县委的带动下,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严明党规党纪筑牢纪律规矩的“防火墙”。

抓早抓小“防微”。县委、县纪委始终把纪律“戒尺”高高举起,以啄木鸟精神盯住“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现象不放,通过信访核查、舆情分析等多种手段,及时收集和掌握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通报批评、函询约谈、诫勉谈话等方式,及时咬耳扯袖,督促党员干部守住纪律底线,全年共函询52个单位,提醒谈话、诫勉谈话59人,做到“小病早治疗”、“病灶早清除”。在盯违纪过程中,县纪委更加突出法定节日重要时间节点,提早安排组织“五个一批”廉洁过节专项行动,并与华县、华阴市等周边县市纪委实施异地交叉检查2次,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板起脸”来提醒教育,上半年共明察暗访90次,下发通报2期,整改函17件,提醒函11份,警示提醒谈话16人,行政警告3人。严格管控“三公”经费,出台了《潼关县“三公”经费管理办法》,明确了内部控制流程和风险防控措施,确保“三公”经费科学配置、合理开支。集中开展了公务消费支出第一轮专项检查,由县纪委各常委带队,抽调县财政局、审计局骨干力量对县水务局等第一批8个部门及其下属财务独立核算单位自2015年7月以来公务用车运行、会议费、接待费、办公费、差旅费、培训费、项目建设资金等进行全面检查,发出整改函25份,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对提醒整改函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认真自查并整改。

快查快结“提效”。坚持树立纪律审查“从严从全、快查快结”理念,严格落实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制度,开通了“纪检监察信访管理系统”、“12388信访举报网站”、“潼关县网上信访信息系统”,设立了网络举报信箱,设置了镇便民服务中心直通车举报窗口,公开了信访举报电话,最大限度的方便群众举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及时转批、立案,从严从重查处。实行“三位一体”办案协作区制度,与公、检、法和审计联席办案制度,使查办案件由“单兵作战”转向“协同会战”,不断提高办案效率。摒弃贪大求全、“吃干榨尽”的纪律审查观念,加大初核工作力度,快查快结、快进快出,对违法问题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缩短审查时间,提高审理效率。今年上半年,全县纪检监察机关立案35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8人(双处分1人),涉及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立结案13件,给予党政纪处理13人,让群众感受到了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

潼关县纪委  陕ICP备12011710号

地址:潼关县中心街中共潼关县纪委       邮编:714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