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潼关县纪委以纠正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为重点,积极构建“四个平台”,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夯实了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根基。
一是搭建农廉教育平台。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为重点,加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力度,在今年村(居)“两委”换届后,举办了全县新任村(居)干部廉政培训班,县纪委书记亲自授课,重点讲解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特别是结合近几年查处的农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对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措施进行了剖析,并组织村(居)干部到监狱现场接受警示教育。同时采取发送廉政教育短信、张贴廉政公益广告、开辟电视专栏、制作宣传橱窗、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教育形式,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进站所、进家庭活动,目前已建立廉政文化广场5个,廉政文化街2条。利用周末“一元剧场”开展“廉政文化下乡”活动,演出廉政戏曲《清风和畅潼关塬》、廉政小品《傻女子送礼》,受到全县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二是搭建制度监督平台。在健全完善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三审三签”等常态化日常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制定下发了村(居)干部“十不准”规定,出台了《农村、社区党员干部婚丧喜庆简办书面报告制度》,要求村(居)干部在住宅搬迁、子女升学、婚丧嫁娶等个人重大事项发生时及时向乡镇纪委报告有关情况。2015年以来共有27名村级党员干部就个人婚丧喜庆事项向所在乡镇做了报告。进一步完善村(居)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县纪委、财政局、民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村民监督委员会考核工作的通知》,重点考核监委会履行职责情况,考核结果与岗位补贴发放相挂钩,提高了监督实效,促进了依法严格履职。
三是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县上投资500余万元,建立了高标准的综合便民服务平台“人民之家”,6个镇分别建立了服务群众的“百姓之家”,各村(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室,将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三资”管理、惠民补贴发放、计划生育、优抚救济、农业科技咨询、合作医疗等事项纳入便民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了全程代办制、公开办事制、干部轮流坐班制等制度,为农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2015年以来,县人民之家共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25030件,镇“百姓之家”办理各类事项5200余件,村级便民服务室办理各类事项1200余件,办结率均达到99%以上,得到了办事群众的广泛好评。
四是搭建投诉问责平台。一抓专项督查,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开展明察暗访、集中督查和专项治理活动,2015年以来,先后组织纪检、审计、财政等职能部门,开展强农惠农资金、灾后重建资金、教育乱收费、公路“三乱”等专项检查37次,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12个。二抓信访投诉,严格落实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制度,开通了“纪检监察信访管理系统”、“12388信访举报网站”、“潼关县网上信访信息系统”,设立了网络举报信箱,设置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直通车举报窗口,公开了信访举报电话,畅通信访举报途径,2015年以来,共接待来访41批次82人次,来信、来电、网络举报、手机短信29件次。三抓案件查处,切实加大农村基层案件的查处力度。2015年以来共查处6起农村基层案件,给予党政纪处分5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其中贪污侵占土地复耕费、粮食直补款、土地项目款4人,违反政治纪律1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1人。涉及村党支部书记1人,村主任2人,村会计1人,村支部委员1人,普通党员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