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促进潼关经济发展,2013年潼关县开展了“走村入户,问计于民”活动。全县2500余名干部深入到4万余农户(居民)家中 ,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走访中共征求到群众意见和建议289条。经过梳理、归类,交由具体涉及的6个乡(镇)及相关的34个部门落实办理,并确定时限,将办理结果书面上报“走村入户,问计于民”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送达收集部门和群众手中。经过半年的工作,大部分意见和建议都已办理完结,共解决民生问题142个,机制问题18个,其它问题69个,还有60条意见建议正在协调解决中。
各乡镇、各相关部门接到分解任务后,都高度重视,认真办理,抓好落实,成效明显。如:县文体广电局针对群众提出的“希望建立村级文化广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建议,多方筹资2000余万元,计划建成42个乡村文化广场。截止目前共开工建设19个文化广场,完工13个,完成投资120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县水务局针对许多村组提出的“需要修渠打井,解决农田灌溉设施配套”的问题,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为村民打井6眼,修渠25公里,铺设暗管30公里,水泵6个,有效的解决了人畜饮水和灌溉问题;卫生局对群众提出的“药品价格较贵”的问题,给群众做出了相应的解答,县级医院和8个乡镇及83个村卫生室全部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照药品“三统一”的要求,实行零差价销售,让利于群众;教育局针对群众提出的“农村学生进城加重农民负担且不安全”的问题,积极联系县交警部门在学生周末下课放学时,公交车在校门外接送学生回家,并多方联系相关慈善机构,争取基金,为困难学生进行补助。“蛋奶工程单一”的问题,也由原来的鸡蛋、奶两样增加到现在的鸡蛋、奶、火腿、面包四样食品,使学生的饮食多样化;住建局新建改造公厕18个,有效解决了群众入厕难问题;农发办为高桥乡修砌灌溉渠6000米,改善了高桥村农田灌溉难问题;民政局将一些贫困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优先列入低保救助范围,解决了群众实际困难;交通局为十里铺村增加公交车班次2辆,有效缓解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