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全县考核优秀等次;
成功创建市级文明机关;
纪检监察综合业务考核连续两年全市第一;
全省县级纪委唯一同时获评省纪委调研报告、信息工作双“先进集体”;
……
9月8日,全国纪检监察系统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富平县纪委监委被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这也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纪检监察机关。
这一份“国字号”荣誉的背后,是富平纪检监察人强化政治建设、用行动写忠诚的记载,是坚守使命担当、用党心抒初心的见证,是坚持守正创新、用廉心赢民心的结果。近年来,富平县纪委监委不断探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机制和新举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向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取得了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工作新成效,为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环境、打造中国北方最美县城、加快富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纪律保障。
村级述责述廉 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
“啥时候能彻底解决双南组村民的吃水难?”
“村西头的路大坑套小坑,什么时候能修?”
“村上如何继续开展后期的乡村振兴工作?”
……
面对村民一个个辛辣的提问,富平县东华街道办事处余湾村党总支书记张树元额头上冒出了细汗,对群众的提问一一回答,随后郑重表态:“这次述责述廉,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以后我会多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带领村‘三委’把咱村上的事情干得更好!”顿时,现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近日,回忆起多半年前第一次述责述廉大会的情景,张树元依然记忆犹新,深有感触:“村干部述责述廉,当场回答群众问题,玩不得半点儿‘花架子’,这是对我们村干部的有力鞭策,督促我们把担子担好、工作干好。”
张树元的切身感受既是富平全县16个镇(街道)、283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监委会主任的“共同感觉”,也是富平县纪委监委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创新推行村级述责述廉制度,突出问题导向,回应群众关切,调动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监督,完善提升基层监督体系和治理效能,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的“战略成果”。
近年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实现了“一肩挑”,手中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监督?为破解这些基层监督难题,富平县纪委监委在全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采取“358”工作法,将村级述责述廉“双述”机制纳入全县镇(街道)党风廉政考核,从工作机制、双述内容、方法步骤、问题整改、监督考核等方面明确规定,紧盯“述前”入户走访,“述中”倒逼质询,“述后”整改落实三个环节,落实“看述询测评”五个步骤,实行走访、场地、报告、质询等“八个创新”。坚持把村级述责述廉大会开在田间地头、产业园区、广场庭院,采取“村干部述,党员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的方式,把成绩晒出来、问题晾出来,不穿靴戴帽,不拐弯抹角,全方位接受组织和党员群众的“体检”。县纪委监委对整改落实环节全程跟进监督,对照问题清单,跟“人”跟“事”,做实“后半篇文章”,梳理解决环境整治、村道修补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103个,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将村级述责述廉大会由会议室搬到田间地头、农家庭院和产业园区召开,目的就是让村民参与其中、畅所欲言,通过‘红脸出汗’,让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相互打通、共同发力,督促村‘三委’会成员改进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富平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述责述廉不能简单一述了之,他们以“双述”为推力,做实日常监督,持续精准聚焦基层治理的堵点、“小微权力”管理的难点、干群矛盾化解的痛点,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让村级双述的“家底”亮在群众心底,真正让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地生根。
三链四片五长 编织监督执纪体系“一张网”
“咱县上现在有停车位多少?收费车位多少?收费标准如何制定?收费资金如何监管?”
“现在我县的粮食储备情况怎样?粮食收购价格多少?粮食出库有什么程序?”
“目前通过‘一卡通’拨付的惠民惠农资金有多少?涉及多少个单位多少项目?能不能按时拨付到位?”
……
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手,富平县纪委监委检查组聚焦“九个专项治理”“六个专项整治”,创新开展“专班式”监督和“机动式”巡察,深入综合执法局等监督检查“停车乱收费”问题,深入粮食局等监督检查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深入财政局等监督检查“一卡通”惠民惠农资金方面问题……
近年来,富平县纪委监委以省市纪委监委推动的“三化”建设为引领,高位谋划部署,县镇一体协同,坚持“系统思维、区域布局、条块结合、模块链接、流程推进、闭环管理、整合联动、创新发展”思路,探索推行“三链四片五长”运转体系,构建形成了纪检监察工作条线清晰的责任链条、指挥高效的作战体系、条块结合的布局架构、闭环管理的运转流程、整合联动的强大合力,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链四片五长’运转体系,是富平县从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出发,进行的机制创新和架构重塑,能够有效整合人员力量、凝聚监督执纪合力,激发了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富平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他们运用“监督链”战区式推进监督检查、“办案链”专班式提升协同作战、“保障链”模块式推进规范运作,将全县16个镇(街道)和61个部门划分为4个片区,将纪检监察室、镇街纪委、派驻机构、巡察组分别划入4个片区,搭建起片区组织力量架构,使各镇街纪委和派驻机构由原来的“一根手指”变为有力握紧的“一个拳头”,由此自上而下建立起了链长、片区长、网格长、节点长、终端长“五长”监督责任链条,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监督对象和监督事项“两个全覆盖”,实现了由以前的“单兵出击”到现在“联合作战”的转变。
据了解,富平县纪委监委近年来以“三链四片五长”运转体系为支撑,加强片区联动、专班作战,推动人员在监督末梢集聚、力量在办案一线联动,聚力群众“急难愁盼”,严查教育医疗、食品安全、“三资”管理等领域侵群问题,有力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发挥“纪委牵总、部室主建、片区主战”优势,审查调查和追缴违纪违法资金连年稳居全市前茅,连续三年市考指标稳居全市第一方阵,推动19个专项工作在全市率先实现办案“零突破”。
强体塑形铸魂 锻造新时代纪检监察铁军
“结合纪委监督首责,深入宫里镇围绕涉农补助资金发放和使用、春耕物资保障以及农业生产等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督促落实‘千名干部包镇进村促春管’……”
“以‘纪检监察工作全面提升年’为契机,立足‘三化’建设,巧设‘微讲堂’,举办‘我的业务我来讲’培训班一期……”
这是富平县纪委监委机关干部《勤政日记》里写的密密麻麻的一页,简单明晰地记录了一天的工作。
《勤政日记》是富平县纪委监委强体塑形铸魂、锻造新时代纪检监察铁军的一个侧影。
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
近年来,富平县纪委监委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要求,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这一主线,立足“三化”建设,实施“五大工程”,不断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持续打造“铁军工程”的升级版,着力谱写新时代“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新篇章。
“铸魂工程”强信仰。坚持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当成“硬任务”,不断用思想政治培根铸魂,打牢忠诚底色。通过“领导导电蓄能、集体充电赋能、个人聚电提能”等方式,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引导全县纪检监察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夯实忠诚担当“压舱石”。
“红色工程”促廉洁。发挥本土红色廉洁文化优势,整合现有资源,绘制“清廉文化”地图,着力构建纪检监察队伍的“大课堂”。依托“一轴四点”工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出“红色廉行路线”,开展红色廉洁文化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当好红色传人,让红色成为纪检监察队伍的鲜明底色。
“强基工程”练精兵。围绕“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开设“业务大讲堂”、举办“怀德清风夜校”、办活“三学一考”,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为纪检监察干部配发专业书籍,推出“党纪法规、能力提升、实践锻炼”等课程模块,采取“以案代训、跟案实训、实战练兵”等形式,打造学习“进行时”、能力“不过时”的“能文能武”的纪检监察铁军。
“塑形工程”树新风。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为抓手,引导教育纪检监察干部担当履职尽责,敢于善于斗争。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解决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和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塑形、健身、铸魂。
“关爱工程”聚合力。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建立温情、纪情、廉情“三情”预警机制,强化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教育,着力构建全覆盖、全过程的干部监督机制,组织全员签订廉政承诺,持续推动系统内警示教育常态化,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
“这是一份极为厚重的荣誉,是对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的莫大鼓励和鞭策,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激励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忠诚履职,不断推动正风肃纪反腐取得新成效,以实干实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富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雷丁林说,他们将以此为动力,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监督执纪,发扬斗争精神,以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正风肃纪反腐,用实际行动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遵纪守法的“打铁人”、清正廉洁的“排头兵”,以铁的纪律锻造新时代纪检监察铁军,全力做好红色热土上党纪国法的忠诚捍卫者。(记者 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