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双王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赵峰刚这几天一直在为拆迁安置忙碌着。因为城市建设需要,双王街办辖区大量土地被征用,赵峰刚以前老担心征迁工作中有人心存不满乱告状。渭南市委刚刚出台的“三项机制”系列办法让他一下子感到心里踏实很多。
“拆容错机制出台后,我干部的顾虑少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赵峰说。
省委“三项机制”出台以后,渭南市结合中省规定和实际,出台《渭南市党政干部鼓励激励暂行规定》、《渭南市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渭南市推进市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试行)》,对省上的规定进行了细化和延伸,明确了容错范围和程序,打通了党政干部七种“上”的办法和七种“下”的渠道,以鼓励激励为导向,为想干事者打气助威、以容错纠错为支撑,为敢干事者保驾护航、以能上能下为趋势,为不干事者划出红线。
激励“能者”,让实干者有动力
“三项机制”出台后,渭南对全市干部做出这样的承诺:让人才有地位、让老实人不吃亏、让实干者有动力。
为此,渭南对考核优秀等次的县市加大奖励比重,对考核优秀等次市直部门、每年评选表彰“全市优秀镇办”、招商引资落地资金取得重要成果的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对目标责任考核连续三次获得优秀等次的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优先推荐提拔;对连续三次获得“全市优秀镇办”称号的镇办党政主要领导,优先提拔重用。
同时渭南有计划地选调镇(街道)优秀干部和县级部门单位中青年优秀干部双向交流锻炼,把长期在边远镇工作且实绩突出、年龄较大的干部,调整交流到县级部门单位或离城较近、生活工作条件相对较好的镇。此外,渭南市还鼓励年龄较大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为优秀年轻干部腾岗,在政策范围内为长期扎根基层的干部解决职级待遇、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充分挖掘干事创业的潜力,通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着力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把考核结果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渭南坚持选派市直部门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基层重要岗位锻炼,选调基层任职时间较长的优秀干部进城工作,通过机关与基层双向交流,让所有想干事的都有机会施展才华。对在脱贫攻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获得国家级表彰的,可以破格提拔使用。
宽容“错者”,为创业者消除顾虑
渭南高新区是陕西东部改革创新试验区,扮演了渭南市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急先锋和主力军角色。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面对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提出全新思路和措施。因为怕犯错误而不敢干实施,出现各种懒政怠政。“容错纠错”办法出台后为干部干事创业解开了束缚。
在渭南出台的办法中将“没有为自己、他人、单位谋取私利”作为所有11条容错条件的前置条件,同时办法明确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追究不在容错范围内。渭南市在办法中增加了“有利于改革创新、发展大局的创新工作,群众一时难以理解和适应的”情形,并将“招商引资、支持企业经营、征地拆迁”出现的失误列入容错范围。同时做到“三容三不容”,即容错不容贪、容错不容罪、容错不容偏,严格把好法律政策的底线。
改革需要允许创新中出现风险和失败。渭南市容错纠错办法以实际情况为标准,鼓励探索、宽容失误,允许在试错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经济社会风险之后,启动相应的程序,将这种经济社会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对相应的责任人实施豁免,让干部在面对新问题、新情况能提出全新思路和措施,不因为怕犯错误而出现各种懒政怠政。同时渭南将容错免责细化为12种情形、6个程序和“4个不受影响”,鼓励各级领导干部遇事主动化解、勇于担当责任,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迎难而上,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处理“庸者”,使“能下”成为硬规则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制度性的安排,导致领导干部一旦任职达到某一行政级别,无论是否称职,除非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否则行政级别一般不会下降。没有优胜劣汰的机制保障,干部队伍必然缺乏活力。
蒲城县在渭南市提出的免职(退休)调整、任职期满离任和任内调整、组织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调整、辞职辞退调整、无法正常履职调整、违法违纪免职调整七种能下渠道之外,还根据县情实际,提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科级干部一律先免职后处理,一般干部先降行政级别再处理等八条“下”的刚性标准,同时,对因身体等原因不能胜任繁重工作任务,个人自愿退出领导岗位的,保留其原职级待遇,并通过选派到村兼任“第一书记”,到企业兼任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形式,促其发挥余热。
在过去,一提到某某干部“下”了,都会被认为官员是犯了错误才“被下”或者是本身有什么问题才下了,“上荣下辱”的荣辱观已根深蒂固在人们的脑海中。为此渭南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为基本依据,综合运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扶贫绩效考核及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维稳综治、党的建设等方面考核结果,具体细化为7种调整类型、24种情形,让“下”的干部心服口服。
对下来的干部,渭南提出不打入“冷宫”置之不理,而是及时指出问题、改进工作,解好思想的疙瘩能上能下,对知耻后勇、奋起直追的干部,经过考察考核可以重新启用或重用。同时渭南出台的办法以制度的形式引导人民群众客观、正确评价官员“下”这个问题,让人民群众认清“能上能下”本来就是干部管理的常态,让领导干部本人将职务调整视为一种鞭策,改变自己现状,今后更加奋发有为。(陕西日报 陈圣强 祖亮 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