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业务之窗 > 时事关注 > 正文

“三化”+监督:打造政务服务“宁夏模式”


发表时间:2011/05/26 00:00:00    信息来源 :     访问次数:

政务公开在各地系列报道之一——“三化”+监督:打造政务服务“宁夏模式” “小省区虽然不能获得‘集体冠军’,但是要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在多个方面争取‘单项冠军’。”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带动下,宁夏回族自治区创建了多个全国第一。变“政务大厅”为“服务大厅”就是“单项冠军”之一。 由“政务”变为“服务”,看似一字之变,彰显的却是关注民生、为民服务的理念。

在这里,每天有3万多人提交“服务订单”,每一个窗口、环节都以忙碌而有序的操作,支撑着庞大的系统运行。

在这个高效运转的系统里, “体系化、标准化、信息化加监督”的政务服务“宁夏模式”功不可没。

体系化:实现政务服务“零空白”

3月16日,居住在银川市兴庆区银古路的75岁老人马吉武走进新成立的银古路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办理历史遗留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窗口工作人员代他填好相关表格后,让老人回家等待通知。窗口代办员将受理件送至银川市社保局审核通过后,又将缴费单取回,通知马大爷缴费,办理完所有手续用了不到10天时间。从4月份起,马大爷就开始领取养老保险了。

水利厅灌溉局沟道科一位工作人员打开网上工作平台,页面上一封急需办理的审批件跃入眼帘:永宁县交通局建设跨惠农区汉延渠公路桥的请示,您还有1个工作日的办理时间。

一天时间内,这个审批件经水利厅行政处审核后,迅速流转到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水利厅窗口,窗口首席代表兼行政审批办主任蒋锋立即在工作平台做最后的审核,并将批件办理完毕。

这两个画面,是宁夏政务服务“上下联通、左右互动”的一个缩影。

宁夏区党委、政府以“小省区也能办大事”的理念,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去规划,确立了区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发展的工作思路,将服务向基层延伸,形成了纵向以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区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政务服务格局;横向以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为中枢,统领各厅局进驻窗口及机关处室连锁运行的网络格局,构建了一张经纬纵横、覆盖全区的政务服务网,不论在哪一级行政区域,都有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办事大厅,实现了政务服务“零空白”。

标准化:实现公共服务“无差别”

如何才能让全区群众享有无差别的公共服务,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心探索出一整套服务标准,用统一的“标尺”评判政务服务的优劣。

经过严谨科学的论证和反复修改,服务标准分解成4个部分、11大类,包含832个细致入微的“小要求”,所有岗位都有标准规范、所有人员都按标准履职,做到了一切工作有程序,一切程序有控制,一切控制有标准,用“硬杠杠”衡量“软服务”。

白纸黑字的标准化“执行模板”,真正让宁夏百姓成为评判政务服务好坏的“裁判员”,百姓满意程度成为窗口服务好坏的“度量衡”。

宁夏区政务服务中心住建厅窗口首席代表何建国说:“各个窗口都在自加压力、探索政务服务的新做法,最大程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使包兰铁路银川至兰州段宁夏境内扩能工程尽快开工建设,住建厅窗口启动“特办”程序,加班加点,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远赴甘宁交界地段实地勘察,只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审批手续,比法定时间缩短了整整15天。

信息化:建设全覆盖的网上办理“高速公路”

从群众的角度出发,站在老百姓的立场办事,宁夏在全国率先开通省一级的政务服务门户网站,这个被群众称为“网上政务大厅”的网站,集“信息查询与公开,资料获取与下载,网上申报与预审,网上审批与反馈,网上监督与评议”五大功能于一体,让老百姓坐在家里点击鼠标就能够在网上办事。

宁夏还铺设了一条左右贯通、上下联动、技术标准统一、覆盖全区的网上办事“高速公路”,实现了全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网络联通、应用联通、流程联通、数据共享”,行政审批由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内部的“小联动”,升级为全区政务服务系统的“大联办”。

自治区经信委窗口首席代表崔海山说:“以前老百姓办事,习惯先跑到政务大厅问询,现在只要登录政务服务网,相关资料检索一目了然,下载打印、预约服务,避免了窗口的拥堵,也让办事者少了来回跑路。”

效能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有了服务标准的“硬杠杠”,有了高速运行的服务网络,还不足以保证政务服务成绩的优异。自治区在高标准服务之上增加了监督的环节,邀请自治区纪委、监察厅的同志现场坐镇监督,让“暗箱操作”、“潜规则”在阳光下无立锥之地。同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了行政监察、社会评价、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的“四位一体”监管格局。

随着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宁夏开发了网上审批暨电子监察系统,对公务员的行政审批行为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多角度动态监督。审批流程运转到哪里,监督“电子眼”就跟到哪里,即使审批业务流转到厅局办理,仍然会继续跟踪。监督结果直接与各部门、各市(县、区)效能建设考核挂钩。

而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电子监控室如同整个系统的中枢神经,随着信号的切换,全区每一个政务服务中心的现场画面即时跃入眼帘,哪里排队等候的群众多,窗口工作人员精神状态如何,都有最直观的体现;审批项目现在办理到什么程度,在哪个部门运转,哪个人正在处理,整个流程一目了然。哪个过程出现了问题都可以随时问责,在这里,“推诿扯皮”成为历史。 (国家预防腐败局)

潼关县纪委  陕ICP备12011710号

地址:潼关县中心街中共潼关县纪委       邮编:714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