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山区以开展“以人为本、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活动为重点,大力推动社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深化服务内涵,延伸服务职能,从转变服务方式入手,推进社区服务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被动型向主动型、粗放型向精细型的“三个转变”,实现便民服务向基层延伸。
一、推进开放式社区服务,实现社区服务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一)在所有社区设立“十进社区”服务窗口。扎实开展社保、劳动、卫生、计生等部门“十进社区”活动,各相关部门下移服务职能,在全区所有社区设立了“十进社区”服务窗口,实现了工作人员配置、工作任务落实、服务承诺、考评监督、工作经费延伸“五到社区”,进一步扩大了公共服务的范围,简化了办事程序。
(二)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新路子。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新形式,“十进社区”部门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分别拿出了2个以上公共服务项目,拓宽了政府开展公共服务的渠道。人社局在每个社区配备了一名公益性服务工作者,区教育局在每个社区配备了一名社区教育助理员,办公设备及工资福利等全部由政府部门统一拨付,配备的社区工作者无偿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
(三)推行错时服务制度。制定了《泰山区错时服务制度》,对各社区错时服务的时间、人员、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社区错时服务制度实施以来,全区各社区每周错时服务11.5小时,每月累计错时48小时,,解决了“上班族”上班时段没时间到社区办事,下班后又无人办事的问题,切实方便了居民办事。
二、推进多层次社区服务,实现社区服务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一)开展“四百”活动。在所有社区组织开展了以“近百家门、知百家事、帮百家忙、交白家友”为主题的“四百”活动,社区工作者人手一本“社情日记”,走街串巷、进家入户,开展了民情访谈、与贫困户面对面等七项特色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总入户率已达80%,已集中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事项560多件。
(二)以“便民、利民”为宗旨,推进商业服务进社区。扎实开展商业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健全社区便民服务网点1900余个,建立社区信息发布平台20余个,做到了“商业信息统一管理、及时发布”,实现居民“不出社区,享受生活”的目标。
(三)开展社会组织服务社区活动。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办事服务的组织。积极扶持开展活动,加强引导和管理,使其在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的指导、监督下有序开展服务。目前,有5大类682个社会组织活跃在社区,在为民服务中发挥着作用。
三、推进全覆盖社区服务,实现社区服务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一)开通社区“电子服务超市”。整合了电力、燃气、水力、移动等10余项服务资源,在全省率先开通了社区“电子服务超市”,精心选取了20个人流密集的社区先期试点,落实了专用场地,配备了专职收费人员,并对人员进行了多次集中业务培训。社区“电子服务超市”的开通,实现了社区居民缴费一站式服务。
(二)打造社区服务信息指挥中心。建成了区级社区服务信息指挥中心,通过宽带、电话等智能设备,为居民提供衣、食、住、行、医四大服务,共54大类、64小类,1000多项内容,初步实现了社区服务的数字化、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和服务对象的公众化。依托该中心,打造了“一键通”快捷服务,选取了11个试点社区,把3000多户弱势群体居民的档案资料录入了信息服务系统,并免费安装了“一键通”呼叫器。截止目前,已累计为弱势居民提供服务1556次。
(三)建立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和社区在线网站。充分利用“社区信息管理系统”、“社区在线”等平台,建立起社区服务工作信息网络,实现了社区各类台账、报表、文件的网上传输和办公。并通过电子屏幕,社区信息发布台,及时发布各类居民关注的信息。
(四)推出社区“电子保姆”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出了“一家通”系统,实现了“电子保姆”便捷服务。该系统将室外GPS卫星定位和室内手机基站辅助定位技术相结合,在街道、社区设立维护站,明确工作人员,就使用情况向社区服务信息指挥中心进行及时反馈。“一家通”电子保姆的推行,实现了社区便民服务向居民家中的延伸。(泰山区监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