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确保向农民群众发放的补贴补助资金做到“真空”、“透明”,河南省内黄县纪委、监察局把各级财政对农民群众的11种补贴补助资金的发放情况,不仅在“内黄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网”上进行公示,还按照“清、全、广、快、严”的要求,将这些补贴补助资金发放情况,以村为单位,汇编成21000余本《内黄县对农民群众补贴补助资金公示手册》,向全县532个行政村进行免费发放。
一是补贴补助资金核实清。各涉农局委采取以会计帐目为依据,先帐内、后帐外的办法,逐项核实近两年来补贴补助资金的发放情况,核准、核实后的公示内容,经主管领导和校对人员签字确认后,将公示清册的电子档和纸张上报县纪委农村党风室。对在核实过程中走过场、敷衍塞责,致使公示资金底数不清的责令其推倒重来;对在核实过程中故意瞒报、漏报公示底数的人员和单位,一律按违纪行为进行处理,确保了公示内容的真实性。
二是补贴补助资金公示全。所有发放到农户手中的各类补贴补助资金情况均在该《公示手册》中进行公示,包括: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农机具购置补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和农村“五保”户供养补助资金等11项惠农资金,内容涉及各项惠农资金的管理部门、发放标准、咨询电话、惠及人的姓名、领取金额、家庭住址等,使农民群众对各项资金的发放情况“一看就清,一查就明”。
三是发放传递渠道广。县纪委监察局联合邮政、工商、教育、卫生等部门进行“直通车”式多层次、多渠道发放,即:通过邮政局以挂号信的形式向农户发放;通过乡镇工商所向村里的经纪人和本村籍的超市老板发放;通过乡镇中心校向居住在该村的教师发放,并通过教师向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家长发放;通过乡镇卫生院向在本村行医的村级卫生室医护人员进行发放等。发放过程中如实登记领取人的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和身份证号,同时要求领取人和发放人在《发放情况登记表》上签字盖章,有效避免了《公示手册》被村干部扣发现象的发生。
四是信访举报受理快。在《公示手册》上公布了举报电话、举报网站和来信举报地址。发放期间,有关涉农局委安排专门人员,耐心解答补贴补助资金方面的政策咨询。县纪委监察局安排专门人员,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接受群众来访,接听举报电话,从信访举报网上收集群众举报,做好信访举报的受理和查处工作。对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努力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确保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监督检查要求严。为保证《公示手册》发放的到位率和成功率,县纪委、监察局根据《发放情况登记表》上所填的信息,采取入户调查和电话回访的形式进行抽查,抽查面达到30%以上,确认是否真正发放到群众手中,同时,征求群众对公示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加大了社会监督力度,确保了补贴补助资金发放的公开、公平、公正。(杜学峰)
潼关县纪委 陕ICP备12011710号
地址:潼关县中心街中共潼关县纪委 邮编:714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