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业务之窗 > 时事关注 > 正文

江西黎川:筑起“四道闸门”堵住基层腐败漏洞


发表时间:2011/06/24 00:00:00    信息来源 :     访问次数:

村干部是中国最基层的“官”,“官”小权利却不小,近年来村干部腐败问题屡有发生,村干部的好坏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此,江西省黎川县通过筑起选人、培训、制度、监督“四道闸门”,堵住基层腐败漏洞。

筑起选人闸,把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的村干部选上来。村“两委”班子选举统一实行“两推一选”制度。村“两委”班子成员经过党员推荐和群众推荐后,采取党内选举或群众直接选举方式产生。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候选人由乡(镇场)党委会票决决定,乡镇纪委成员列席会议,进行全程监督。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确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由村民直接提名后,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预选,确定正式候选人。党员民主推荐和群众联名推荐的村“两委”班子候选人,经乡镇党委或村民选举委员会讨论研究后,一律采取上公开栏和张贴公告等形式,按法定程序和法定时间向社会进行公示,接受广大党员和群众监督。

筑起培训闸,加强村干部法律观念,提高村干部廉政意识。为增强新任村“两委”班子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促进农村干部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提高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水平。黎川县组织部组织全县新当选的村支部、村主任进行“村干部法律知识”培训。培训内容紧贴农村、农民实际,本着“学得会、用得上、有实效”的原则,重点培训《人民调解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信访条例》、《民法通则》、《婚姻法》、《土地管理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内容。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新任村干部的法制观念和廉政意识,提高了新任村干部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水平,为构建“平安黎川、法治黎川、和谐黎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筑起制度闸,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一是严格执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和群众关注的事项必须做到及时政府定期公开,对村级重大事项和重要决策,按照“一事一议”的规定,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决议后执行。坚持乡镇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坐收坐支、公款私存、贪污挪用现象。二是推行财务公开制度,村级财务由村、组两级理财小组共同监督使用,财务收支公开必须具体明细。三是建立健全考核制定,县委出台了《村干部考核管理办法》,采取平时考核与集中考核、组织考核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村干部的考核。各乡(镇场)建立了村干部考核台帐,每两周登记一次村干部日常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乡镇党委根据平时考核、集中考核、民主测评情况对村干部进行综合评定后,报县委审定。通过实行考核制度,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化,村干部个人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筑起监督闸,强化对村干部的管理。针对许多村民对村干部不愿监督、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的实际,不断完善各项监督措施,强化对村干部的日常监督。每个村选出3-5名村民代表和“三老人员”组成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小组,列席支委会和村委会,对村干部的日常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村干部工作不力的,视情况向村党支部、村委会或乡镇党委、政府反映。各乡(镇场)聘请了村民代表作为义务监督评议员,以定期例会、不定期走访及信函等方式了解和收集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村干部的反映,掌握村干部遵纪守法情况。定期进行财务审计。乡(镇场)配固定的审计人员,依法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和村干部离任审计,对水电费、直补资金、土地征收补偿费以及一事一议筹集资金等,定期进行专项审计,重点审计其筹资和支出的合法性,杜绝非法立项、隐瞒截留、挤占平调、侵占挪用和挥霍浪费等现象的发生。

潼关县纪委  陕ICP备12011710号

地址:潼关县中心街中共潼关县纪委       邮编:714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