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一堂特殊的民间文化课在西安市浐灞第四小学开课。课堂上,面塑、剪纸、烙画、蛋雕等民间工艺传承技艺展示,让师生们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当天,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民间艺术家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民间艺术盛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参与推进这些活动,是我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王勇超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政策和措施。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王勇超感言:“这些年,全省各地各级部门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重视,特别是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传统文化表达方式,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活起来,让更多年轻人喜欢并参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十年来,我省新增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30余座;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戏曲类地方性法规《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深入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传统文化不断焕发新的生机,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文化建设发展的红利。
王勇超致力于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研究和传承工作并积极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发声出力,先后提出《关于全面拓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渠道的建议》等40余件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复。
近年来,我省各地通过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民间文化艺术,凝聚起乡村群众的精气神,为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这让王勇超倍感振奋、信心满怀。王勇超说,这两年,他经常去田间地头访民情听民意,并提出《关于建立乡里新机制、振兴乡村新时代优秀文化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发挥民间文化艺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作用的建议》等意见建议。
在王勇超看来,应继续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非遗文化,不断把各类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事业发展繁荣的精神动力和物质支撑。他表示,将继续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
“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是我一生的事业和追求。这条路我会一直坚持走下去。”王勇超说。(记者 刘曌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