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2015年11月2日完成总装下线,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2022年8月1日,中国商飞官宣C919完成取证试飞。图为C919在2021年10月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南昌飞行大会上的静态展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今世界,大国之间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愈发凸显。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分析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深入研判国内外发展大势做出的战略抉择。
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再次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主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于我国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坚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坚定自信,勇于创新,把握科技发展主动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科技力量。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现实要求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战略谋划,体现了对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的科学分析和对新发展阶段的精准把握。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进一步加剧了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抬头。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科技自立自强对于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紧迫性。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度推进,正在重构全球科技创新格局。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环境,需要我们全方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尤其要加快解决“卡脖子”技术攻关,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构建未来发展的新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并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进入了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已迈上了新台阶,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为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要清晰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承载力达到瓶颈,旧的生产函数组合方式难以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压力。对此,我们必须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以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铸就科技发展稳固根基,为国家发展赢得主动。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
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水平获得了巨大飞跃。2021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我国已跃升至第12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已增长到了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稳居世界第2位;科技类人力资源总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球首位。同时,我国在5G通信、载人航天、超级计算、高速铁路、新一代核电技术等领域均处在世界前列。一系列科技创新成就表明,我国已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已经有了质的突破和系统能力的提升,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完全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大展宏图。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科技创新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如,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仍不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益较低,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仍需优化,创新生态还需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等。我们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要实现到2035年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坚定科技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创新驱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乎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其关键在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循环流转和产业的关联畅通,解决技术瓶颈与“卡脖子”问题,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离不开科技自立自强。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必须把科技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高端制造和前沿科技领域形成自主可控的创新链、完整的产业链和畅通的供应链。
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动力与必由之路。一方面,只有强化科技支撑,以自主创新打通循环的痛点、堵点,才能提升供给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速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成果转化,确保国内大循环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和安全。另一方面,只有依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才能有效应对全球科技挑战,打破国际创新要素流动壁垒,以高端技术创新抢占国际前沿技术产品市场,形成我国新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建立公平、开放、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机制,真正融入国际大循环并获得主动地位。
深刻认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战略意义,需要我们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坚持改革和发展双轮驱动,找到适合我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高效发展之路,尽快实现创新强国的伟大目标,尤其要强调以下几点。其一,坚定不移地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提升科技原创水平。我国虽然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但是,基础研究投入比例仍低,基础科研的氛围还需要优化。其二,加大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性改革。创新型人才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所在。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大力培养国家战略科技人才,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强化科技人才支持,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科学人才评价机制,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和创新中心。其三,改革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设高效的现代院所组织管理体系,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完善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体系,明确创新主体的边界,激励微观创新主体攻坚克难,向纵深发展,争做高质量的科研。其四,继续优化技术创新生态体系。要完善以法治为基础的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家敢闯敢干、创新创业精神,并促进形成良性互动的创新生态体系,让科技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等科创资源环环相扣、互联互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区域产业创新聚集发展。其五,坚持开放合作。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要善于运用全球科创资源,深度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影响力,构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格局。
(吴金希 李坤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本文刊登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8月4日理论周刊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