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思想指南。我们要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品质,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中继承发扬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论原则,在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中,谱写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1.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面向重大现实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品质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哲学根源于人类对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的辩证关系的反思,是具有社会属性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从表面上看,哲学理论因其是思想的产物而呈现出抽象性的特质,似乎哲学是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不相关且毫无“烟火味”的玄思。但实际上,不管是以本体论、认识论抑或生存论为特质并寻求绝对真理的西方哲学,还是以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为主轴并寻求为人提供安身立命之智慧的中国传统哲学,都是人类基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所实现的自我意识自觉。因此,概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以及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都可清晰地看到,以人类的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哲学,是熔铸着对于时代问题的洞见与观照、熔铸着对于个体生命的自觉与体悟、熔铸着对于当下生活的反省与未来生活的渴望、熔铸着对于哲学理论的反思与批判、熔铸着对于民族性问题的自省与人类性问题的洞察的人类自我意识。遗憾的是,在哲学自我发展的历史中,部分哲学理论背离了自身的初衷,部分哲学家们把哲学装扮为脱离现实的高高在上的“思辨观念”,并扬言“绝对精神”统治一切,断言“观念、想法、概念迄今一直统治和决定着人们的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是观念的产物”。哲学的命运岌岌可危,在这一历史关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改写了哲学发展的历史和航向。
不同于思辨哲学家们高扬“观念”的优先性,马克思将“对象性的活动”即“实践”确立为第一原则,并强调“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从而实现了哲学的现代革命,将哲学从思辨的王国引向生活的世界,哲学重新有了“烟火味”。毫无疑问,马克思是现代哲学家,因为他将哲学的目光从“神的目光”转向“人的目光”,从思辨的玄思世界转向人的生活世界。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塑了哲学的基本品格——面向现实重大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并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境界等层面引领了哲学的新方向、新未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点,并将“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确立为“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面向现实重大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的基本品格,植根于其理论诞生、发展史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论是对普鲁士统治下的社会现实批判,还是对以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抑或对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均不约而同地指向一个时代性的重大现实问题,即在近代西方经过以揭示“上帝的人本化”为主题的宗教批判、以资产阶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解放、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发展逻辑的经济变革以及从思辨形而上学转向实践哲学的哲学革命之后,在人类历史进入世界历史之际,为何在资本主义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境况下,在看似“自由、平等、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以后,人依然处在“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的束缚之中?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话来说,“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正是在这一历史性、世纪性的重大现实问题面前,马克思恩格斯彻底批判了“资本”逻辑及其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抑或西方现代性社会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所有制形式、社会矛盾,揭示了掩盖在物与物的关系下的人与人的关系,规划人类应该在继承并超越“资本”逻辑主导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更加理想的社会,即建立在“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基础上的联合体或作为“真正的共同体”的共产主义,以“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正是在这种哲学的求索中,超越“解释世界”之上的“改变世界”的哲学诞生了,这一哲学所致力于的是,在关注重大现实问题中,以问题为导向,推动现实世界的变革,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
2.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发扬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论原则
历史是一面镜子,既可照古今,亦可观未来。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既继承了“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弘扬了其理论品质和方法论原则。具体言之,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必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面向重大现实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的基本品质、在实践变革与理论创新的辩证互动中将“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升华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在哲学史的视野中勾勒以哲学理论创新面向现实问题的理论图谱,总结以思想创造回应现实问题的经验和规律,为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探寻路径。对于具有意识形态和学术理论双重属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而言,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历史逻辑看,这一哲学理论创新集中地体现在两个重要的层面。
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在破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现实问题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产生了蕴含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的重大哲学成果,创新发展了“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了“行”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例如,从哲学概念变迁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人在时代的变革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不同历史时期赋予既有哲学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思想内涵和文明内涵,创造了体现继承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的新的哲学概念,提出了诸多带有民族特色和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性品质的标识性概念,如“矛盾”“实践”“价值”“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等,这些重大标识性概念本身就是对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的哲学表征,是聚焦重大现实问题,继承和发扬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品质而取得的重大理论成就。
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工作者和研究者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将现实中的重大问题转化为哲学中的问题,以哲学的方式实质性地介入重大现实问题的破解之中,以现实活化理论、以理论照亮现实,在主体性自觉中“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新的时代内涵、思想内涵和文明内涵,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思想智慧。例如,一方面,在基础理论层面力图以理论创新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对话”中以学理化的方式观照现实,倡导“回到马克思”“走近马克思”“走进马克思”“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汉语”“用中国人眼光看马克思哲学”“中国主体,世界眼光”等,形成了“马克思哲学的主题就是人的解放”“辩证法就是认识论”“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世界观’意义”“《资本论》是马克思的哲学论著”等创新性的学术成果。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工作者和研究者聚焦各个历史时期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的存在方式问题、社会转型中的价值冲突与价值观塑造问题、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与开拓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逻辑和金融资本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制度变革与制度创新的问题、“富起来”的中国所面对的权利的公正性及其规则问题等重大现实问题并作出学理性探索,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人学、价值哲学、文化哲学、社会发展哲学、经济哲学、制度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为研究领域和问题域的部门哲学,使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呈现出以基础理论为“一体”,以部门(领域)哲学为“多样”的“一体多样”的理论格局。这些都使得坚持问题导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重大现实问题的回答中焕发生机活力并大放异彩!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上述两个层面概括起来给予我们的教益在于,只有在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回答中,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展现其“行”的一面并真正地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同时以“行”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在这个意义上,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就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确立问题意识和主体性自觉,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破解问题中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价值,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新的时代内涵、思想内涵和文明内涵,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3.为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提供哲学智慧
一百多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表明,只有以问题为导向,观照重大现实问题才能激发思想的活力,只有实现问题意识自觉和主体性自觉才能推动思想的创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最迫切、最具历史性意义的重大现实问题。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以巨大的理论勇气直面这一重大现实性问题和重大哲学理论命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马克思指出:“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是时代的格言。”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历史规律告诉我们,凡是重大的现实问题都蕴含着重大的理论问题,凡是重大的理论问题都蕴含着重大的现实问题。新时代蕴含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过程中的重大现实性问题主要包括: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遇到“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新问题、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世界历史进程中遇到的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等等。要破解这些重大现实问题,需要将现实中的问题转化为哲学中的问题,并加以哲学的反思和理解。与此同时,在基础理论的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内涵及其时代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辩证关系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问题”等作出学理阐释。上述重大现实性问题和理论性问题均与哲学的命运、理论的命运息息相关。这些都要求,要在无止境的实践中推动无止境的理论创新,在无止境的理论创新中推动无止境的实践变革,就必须确立主体性自觉并增强问题意识,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更为重要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等“对话”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鲜明的时代特征、强烈的哲学家个性、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新时代的学术理论不能因简单模仿或照搬“洋教条”而走向僵化盲从,更不能因沉醉于经验描述而沦为实证的验证,而是要在时代问题的回答中重塑哲学生命,以哲学的方式观照重大现实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当然,这一哲学的观照并不是简单借助于经验的描述抑或外在的直观,更不是借助于头脑的玄思或臆想,而是要在哲学的理论思维中将重大的现实问题转化为哲学中的问题,以哲学的思维方式加以反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升洞察问题的哲学思维方式和理论思维能力。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们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提升哲学的理论思维能力,这既包括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思维能力,也包括“发现和提出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洞察力、总结和提炼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概括力、阐释和论证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思辨力、回答和解决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思想力”。我们相信,具备了蕴含着上述丰厚内容的思维能力,熔铸着理论性思辨与生命体验、熔铸着人生理想与价值关怀、熔铸着理论观照与意义重塑的具有“问题导向”品质的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必将谱写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作者:王海锋,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资料整理及研究”〔21&ZD04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