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业务之窗 > 理论研讨 > 正文

“私”想作祟+“官”念错位=自毁前程


发表时间:2012/10/15 00:00:00    信息来源 :     访问次数:

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薄熙来严重违纪案的审查报告》,决定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

纵观薄熙来事件,让人深思,在物欲膨胀的今天,权力效应、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一些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从功臣到罪犯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一向前景看好的薄熙来自毁前程,只能怪他自己“私”想在作祟,“官”念错了位。

从薄熙来事件,我们不由得想起胡锦涛总书记告诫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这应成为每个领导干部的常修课题。

古人云,“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常修为政之德,就是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的复杂形势下,修身重德,提高境界,净化心灵,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地位变了,职务变了,共产党人的本色不能变;不论权力多么大,都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官德导向民风,官品决定民心。常修为政之德,必然能够取信于民;不修为政之德,必定会祸从腐败起,危从弄权来,亡从贪欲生。

老子曾告诫人们“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常思贪欲之害,就是党员干部面对社会生活中种种诱惑,要做到心不为其所动,志不为其所丧,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常思“前车之鉴”,面对各种诱惑,应常给自己打“预防针”,设“防腐墙”,坚守高尚的情操,堵住贪欲的缺口。贪是不见底的欲望之壑,一个人若贪图金钱、权力、美色,只能滑进腐败之门、踏上不归之路。

古人倡导“吾日三省吾身”。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常怀律己之心,更是应该时时刻刻下的“苦功”,始终用法律法规和纪律制度来自觉约束自己。能否“常怀律己之心”,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是有无高尚道德的一块试金石。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非常珍惜组织的信任和个人的前途,反躬自问、常思进取,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筑牢人生的防堤,担好执政的重任,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作者单位:贵州省德江县纪委)

潼关县纪委  陕ICP备12011710号

地址:潼关县中心街中共潼关县纪委       邮编:714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