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岳阳市委书记易炼红的《干部要有“五平”之心》一文,文章指出:“为人处世讲平等,谋事干事重平实,发展进步需平稳,名利得失要平衡,精神境界求平和”。作者以“五平”之心,精辟地阐述了当今干部的“为官之道”。笔者认为,这样的“为官之道”,是满含“百姓情怀”的,正是百姓所需要的。
文章在“为人处世讲平等”一段写道:“作为领导干部,不论权有多大级别多高,都来自百姓,终其一生,最后还是要回归百姓。” 这就是相当“直白”的百姓情怀。当上了领导干部,不论“官帽”有多大,仍然还是百姓的一分子。因此,不能疏远了百姓,更不能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说话干事,不能“鼻孔朝天”、目中无人,不能“忘本”,干部要把百姓装在心中。只有具“百姓情怀”的干部,才会经常深入到百姓中去,倾听百姓的呼声,清楚哪些事干得,哪些事干不得,想百姓所想,干百姓所盼。
“五平”之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归根到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人处世讲平等”,就要做到对待百姓和对待上级领导一个样。对上级领导“不卑”,对平民百姓“不亢”。而衡量“平等”的这把“尺子”,也应当在百姓手上;平等与否,应由百姓说了算。“谋事干事重平实”,为谁某事为谁干事?谋好谁的事干好谁的事?干部心里应明白,不是为了“迎奉”,不是为了“吹捧”,谋事干事都应当围绕“百姓”转。所谋所干的事,都应当是实实在使百姓受益的事。“平实”与否,就要看百姓获益了没有。“发展进步需平稳”,发展与进步,必须贴紧百姓的生活实际。这是一个发展目标的问题。“我们应当防止自我设计理想化,将发展目标定得过高,或者‘这山望见那山高’,频频调高目标,结果就会因无法达到而垂头丧气、心灰意冷,以致一蹶不振、一事无成。”贴紧百姓的生活实际,才会避免“目标”的“过高”、“过大”、“过远”。
“名利得失要平衡”,身为干部,不是“市侩”,不能沾染“铜臭”味。一味地“追名逐利”,只会让“名利”越来越远。名利得失,不要攀比,不要跟“富豪”比,不要跟“名人”比,那只会越比越“俗气”,越比越“生气”,不要学因嫉妒吐血而亡的“周瑜”。当前,在一系列“惠民”政策下,百姓纷纷致富创业,百姓中的“大腕”、“名人”如雨后春笋,干部不要滋生嫉妒之心,而要高兴。同时,更要关注到收入最低、最默默无闻的百姓,关注怎样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名利”。要视百姓的名利为自己的名利。干部这样“为官”,才能求到“精神境界的平和”。总之,干部具有“百姓情怀”,才会站在百姓的立场说话、做事,跟百姓唇齿相依、血脉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