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业务之窗 > 理论研讨 > 正文

清廉塑人生


发表时间:2010/11/08 00:00:00    信息来源 :     访问次数:

不久前,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开展了一次“廉洁伴我行”主题班会活动,采取各种形式介绍古今“廉”、“贪”的正反事例。“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有着“巴山红叶般品格”的王瑛、“严于律己的领导干部楷模”郑培民……同学们高声诵读他们的名字和事迹,脸上写满崇敬。课后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先进榜样令人敬仰,贪官的丑行让人厌恶,长大后,我们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笔者认为,在青少年中开展这种生动活泼、入耳入心的廉洁教育活动,大有裨益。其一,廉洁教育从孩子抓起,有利于纯洁其心灵,使他们在对“廉”、“贪”的对比中,分清是非,增强思想的免疫力;其二,廉洁教育进校园进课堂,有利于形成教廉、学廉、倡廉的廉政文化;其三,廉洁教育的普及,有利于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学生们将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带到千万个家庭,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家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形成崇廉戒贪的良好氛围,进而推动社会的廉政建设。

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很大,对他们施以什么样的教育和影响,直接关系到他们日后的成长。时下,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如某校在一次对学生进行“公”与“私”界限教育前,让每个学生从家中带一个纸杯。结果在学生带来的540个纸杯中,写有单位字样的“公杯”有207个,相当于每10个家庭中,就有近4个家庭的一次性纸杯是公家的。一些人认为这是小事,但小事不注意,很可能会酿成大事。

公私分明,不占公家的便宜,是清白做人、清廉做官的基本要求。因此,重视对青少年的廉洁教育,就是要使他们从小就能分清“公”与“私”的界限,增强拒腐防贪的意识,培养健康的人格。这样,他们长大后就会以廉洁自律为荣,自觉遵守各种廉政准则和道德规范,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此,抓好对青少年的廉洁教育,是构筑他们高尚人生之塔的基石,是廉政文化建设不可忽略的方面,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

同时,好习惯的培育,好品德的养成,不仅要靠“言传”,还要靠“身教”。近读《刘伯承传略》,得知在刘伯承家的电话机旁贴着这样一条告示:“儿女们,这些电话是党和国家供你爸爸办公的,你们私事绝对不许用这些电话。假公济私是国民党的作风,不许带到我们家里来。”严格的家风,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抓好子女的廉洁教育,就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抓起。这绝非“小题大做”,而是对子女真正的关爱。

直笔写正字,清廉塑人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在他们的心灵里播下廉洁正直的种子,我们的国家就能收获一个更加风清正气的未来。

潼关县纪委  陕ICP备12011710号

地址:潼关县中心街中共潼关县纪委       邮编:714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