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钩桂饵”讲的是鲁国有个人钓鱼用黄金做鱼钩,用桂木作为鱼饵,用银丝和宝石作装饰,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很讲究,但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
谋事、创业、治国究竟是形式重要,还是结果重要,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自然,结果才是考量的最重要依据。但现实生活中,笔者却发现有很多“金钩桂饵”的现象。
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本来条件就较好的村庄,而不是用在基础差的地方;一些大学花很多财力去修建大楼、大门,而不是用来引进素质高的教授、学者;一些地方政府有钱建造豪华办公楼,却没有经费改善民生;一些地方领导热衷于搞大项目、见效快项目,只关心届内能否带来可观的财税收入,快速提高GDP总量,却忽视了其科学性、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承受能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有讲排场、比阔气的攀比心理,有长期遗留下来的不良社会风气,有对地方政府领导考核的不科学等因素。
实践证明,我们做事情、看问题,要深入研究其内在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如此方能取得实效。要以“钓得到鱼”,即把能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否则,只能是徒有其表,只能是博得沽名钓誉的臭名,只能是落得劳民伤财的结果。
我们不要“金钩桂饵”,要大兴务实之风,按规律办事,干实事、求实效、重实绩。我们要大兴廉洁之风,去除讲排场比阔气、讲享受比消费、讲条件比待遇之风气。我们要大兴务实廉洁之风,出台更加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更加严格的选人用人标准,让那些注重形式、善于搞花架子的领导干部没有空间、没有地位、没有市场;我们要始终做到勤俭、务实,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如此,我们的事业必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