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泰国普吉岛著名的芭东酒吧街上,两个喝了酒的外国游客竟和路人比划起泰拳来,甚至把前来劝架的酒吧老板打翻。这时,旅游警察闻讯赶来,很快制止闹事外国游客并进行相应处罚。
这是普吉旅游警察陈晨日常工作中的一幕。他们的工作常态是,常常巡逻至深夜,出现突发情况时随叫随到,遇到问题主要通过口头劝说,实在不行就用手铐或警棍执法。泰国1976年开始设立旅游警察,经过40年发展,旅游警察已成为一支较为成熟的执法队伍。
泰中旅游同业商会秘书长吴明煬向新华社记者介绍,泰国各个府都设有旅游警察的驻点站,驻点站的多少取决于各府景点和游客的多少,类似普吉、清迈、芭堤雅这样的游览胜地,旅游警察的驻站自然密集,以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在素万那普机场、廊曼机场等交通枢纽处,也都设有明显的旅游警察站,方便游客不时之需。
普吉旅游警察局负责人乌拉蓬介绍,旅游警察必须首先是已具有警察履历或执法经验的人士,再经过包括语言能力、技能测试、背景考察等层层关卡的考核,考核合格方能成为旅游警察。
在泰国的旅游警察中,还有一支特殊的“国际志愿旅游警察”队伍。上文提到的陈晨就是普吉岛首位中国籍志愿旅游警察,他在去年的泰国警察日成功地加入这支队伍。
据了解,普吉岛有旅游警察上百人,其中外国籍的志愿旅游警察有近50人。他们中有些来自英美等西方国家,有些来自亚洲国家,在本国曾拥有警察身份或执法经历,同时熟练掌握泰语和英语,经过泰国警察总署的考核,才能获得正式的“国际志愿旅游警察”资格。毕竟,并非每个游客都能讲熟练的英语。尤其在突发事件或紧急事件发生时,志愿旅游警察通过母语更便于协助游客与泰国地方警察之间的沟通,便于事件准确、及时地获得解决。
陈晨和吴明煬均强调,旅游警察不仅仅是执法者、管理者,某种程度上也是代表一个国家形象的“旅游大使”,是旅游国对外的一张名片。同时,旅游警察的权限界定也是关键问题。旅游警察在实际执法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执法程序,按照事件的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处置手段和方案。所以,必须给予旅游警察明确的执法权限。比如旅游警察必须享有涉外管辖权,遇到一些旅游公司或导游的恶性竞争行为,旅游警察要享有当场处置权。这个权力既不能太小,但也不能无边界。(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