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种职业信仰的形成,仅仅源于一件不经意的小事。比如我对“公道正派”的信仰,就源于6年多前的一个“捅马蜂窝”事件。
2009年6月,根据工作安排我担任了环山乡环一村的联村领导,成为一名联系服务群众最前沿的乡镇公务员。通过驻村指导员的介绍和实地走访,我了解到环一村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农民建房难。当时村里可供建房的土地指标是20多个,而申请建房的农户却有130多户,“供需”矛盾相当突出,建房指标分配工作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极大的民愤。村干部对此束手无策,谁都不敢去捅这个“马蜂窝”,群众因此对村干部怨声载道,信访件也是一封接着一封,村里其他工作的开展也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对农村老百姓来说,建房、成家、生子是一辈子的三件大事,其中建房更是头等大事,如果没有房子,成家和生子都很难实现,所以片刻都不得耽误!我意识到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时候,第一时间召开了村务联席会议。会上,我们议定了三步走方案:一是要通过调整国土规划,多腾出一些建房空间;二是要严格审核把关建房申请人的资格;三是要制定一套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确保群众信服。
方案定下,接下来就是怎么落到实处。会后第二天开始,我一有空就跑国土、规划等部门,找科长、找分管副局长、甚至找局长,“逮”到谁就汇报情况、咨询业务,请求帮忙出谋划策。经过连续三周的往返奔波和沟通协调,终于把村里的建房指标增加到了60多个。有了指标当然要分得合理,让老百姓心服口服。为此,经过商议,我们设定了“三不准”条件,即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未超过五年或超过五年但未处理完毕的不得申请、不肯承诺“建新拆旧”的不得申请、不肯缴纳公共设施配套费的不得申请。通过执行“三不准”,我们把建房申请人从130多户减少到80多户,并第一时间将名单在村里进行了公示。
最难的是制定分配方案,这是最关键、最核心的一环,如果分配不合理,很有可能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考虑到通过资格审核的80多户申请对象都是急需建房的困难户,谁都可以说出一大串优先建房的正当理由,我们决定采用最传统、也是群众最能接受的分配办法:抓阄。我们连夜制定了最详细的抓阄方案,整个方案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村干部回避原则,即制作抓阄信封等敏感环节由群众推选的村民代表负责,村干部一个都不搭手;二是全程录像原则,安排工作人员对整个抓阄过程进行录音录像,老百姓如有对抓阄过程不信服,随时可以调看录像;三是当场公布原则,每抽出一个建房指标,都当场拍照留存并向在操场上等候的其他群众实时公布。方案制定后,我们第一时间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抓阄方案和我们的一些考虑,得到了全体村民代表的一致赞同。
抓阄那天,村里就像过年一样热闹,老老少少都守候在村委会的操场上等待结果。轮到抓阄的村民逐个进去,每抽中一个,消息传到操场上,人群中就响起了一片欢呼声……最终,指标分配工作在群众的阵阵欢呼声中顺利完成,我一颗紧紧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有一个包老伯连续多年申请都没有拿到指标,这一次终于如愿,流着泪对我连声道谢。也有没抽中指标的群众,特意跑来和我谈心,“虽然没抽中很失望,但是这样分配我服气。”
这个“捅马蜂窝”事件虽已过去多年了,但每每想起都历历在目。其实做群众工作,说难很难,说不难也简单,关键是我们基层公务员在涉及群众利益时能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在群众有困难时能豁得出去——敢“捅马蜂窝”、善“捅马蜂窝”,就会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如果说每一份职业坚守都要有一种灵魂进行支撑,那么,公道正派就是我们乡镇公务员的灵魂。
(作者系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桐乡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