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群众来访与领导下访看成两条联系群众的通道,目前这两条通道上展现出的大相径庭景象耐人寻味。
领导下访,部门单位做方案,乡村干部打前站,陪同人员前呼后拥,“长枪短炮”左右围堵。干部群众围坐一圈,气氛融洽,提出的问题,当场拍板解决。干部成为群众的“主心骨”,鱼水情深,场面动人。领导下访通道可以说是精心打造,运转高效。
再看群众来访,且不说常吃闭门羹,难以见领导,有些在村里嘘寒问暖、笑容可掬的干部,对“走上门”群众的态度也是十八变,听取意见缺耐心,解决问题缺诚心。有的干部对来访群众提出的问题,或无动于衷、敷衍塞责,或推诿拖沓、久久无回音。往返奔波、精疲力尽的群众不在少数;问题拖大、矛盾激化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缺少情感呵护的来访之路,可谓坑坑洼洼、艰难曲折。
其实,群众来访和领导下访都是“联系群众”的形式。“下基层”联系群众和接待好从基层“走上门”来的群众,都是部门单位、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交流思想感情、拉近彼此距离的好机会,二者相辅相成,既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厚此薄彼。联系群众,关键要将心比心、换取真心。作为鱼水双方,群众对下访的领导,有一说一,有二说二,领导对上门求助的群众又怎能消极怠慢、敷衍搪塞呢?
联系群众,目的在于服务群众。作为人民公仆,领导干部“下基层”,面对面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群众办实事,乃职责所系;倾听“走上门”群众的呼声,为“走上门”群众主持正义、讨回公道,则更显勇毅担当。不可想象,一个对“上门”群众避之不及的领导干部,能够真心实意“下基层”联系好群众?也不可想象,一个“门难进、脸难看”“打太极、踢皮球”的部门单位,“下基层”后能设身处地为群众服务?
来访下访双向通道的一冷一热、一快一慢,折射出我们一些部门单位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过程中以我为中心的意识没有改变,暴露出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在履职尽责时缺乏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勇毅担当。不能坚持围绕满足群众需求、解决群众问题来开展工作,没有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目标,当然也就不可能把事情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喊在嘴上群众不信,“血肉联系、鱼水情深”仅做样子百姓不认。只有保持来访下访双向通畅,真心实意善待对方,才能体现责任担当,增进彼此信任。如果在一次次来回奔波、投诉无果中动摇了信任根基,群众就不会再“上”你的门,下访也不可能真正走进群众的心。(中国纪检监察报 王明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