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报道,“山西国投董事长上官永清被查,一个‘山西汾酒会’的政商圈子渐渐浮出水面。‘汾酒会’是对以山西籍官员为主,经常在固定会场参加聚会的一个群体称谓。据披露,该会总人数近40人,目前很大一部分已被调查。”当下,在正风反腐年终盘点之际,“圈子文化”“团团伙伙”再次引发舆论关注。
多个被巡视地方和单位被指“圈子文化”,26家央企突出问题之一即为“圈子文化”。近两年中央巡视清单和大量案例表明,相当一部分落马官员的腐败均存在“圈子腐败”。或是“一轴多圈”形成“利益”“板结”,例如中国证监会原党委委员、副主席姚刚就有7名下属依附于他;或是多样“人情”掩护核心“利益”,朋友圈、同乡圈、同行圈,不少党员干部喜欢在“圈子”中来回穿梭、乐此不疲;或是借“关系”损“公”肥“私”,为“朋友义气”,不惜变卖国家利益……方式虽然各异,但结党营私是其共同目的。
古人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现代政治学研究表明,利益集团会“通过损害国家、社会的利益来实现群体、个人的狭隘利益”。派系意识流风所及,一些干部只知有门户、不知有组织,只知有私利、不知有公益,干部选拔,不问能力水平,只看“是不是自己人”;决策论证,不凭公意良心,徒然党同伐异。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塌方式腐败”等问题,莫不与此有关。对政治生态的危害之大,对政治规矩的破坏之深,对同志关系的异化之大,莫此为甚。
“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不允许搞利益集团、进行利益交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私人势力或者通过搞利益交换、为自己营造声势等活动捞取政治资本的”,“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这是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明确规定。其实,一些干部热衷于拉帮结派,无非是寻求政治庇护、结成利益同盟。但是请看薄熙来与王立军、周永康与“石油帮”,合纵连横的机巧在铁窗里烬冷灰寒,还不足以引以为戒吗?“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还不足以令人警醒吗?
有这样两个故事,西晋大将羊祜举荐贤才而焚烧荐稿,认为“拜官公朝,谢恩私门,臣所不取也”;宋朝宰相范纯仁引荐人才而不笼络士人,认为“朝廷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耶”。两则故事,让“不市私恩”与“不谢私门”的胸怀彪炳史册。千载之下,仍然发人深省。其实,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防止拉帮结派,也需要从细节抓起、防微杜渐。越过合理边界的同乡会,能不能不搞?选人用人的关键时刻,能不能避免裙带关系?正是从这些点滴坚守的累积中,五湖四海的原则才得以树立,遵守规矩的意识才得以生长。
唐朝晚期“牛李党争”的乱局,留下了“朋党兴,政事乱”的历史警思。今天,治理一个有着87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规模执政党,我们必须要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我们要搞五湖四海,不要搞山头主义。”(中国纪检监察报 李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