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摄影 > 正文

【纪检人·镜头】一名老党员和他的136本日记


发表时间:2016/03/25 08:52:46    信息来源 :     访问次数:

有一种坚守,看似平凡,却震撼人心。有一种信仰,贯穿岁月,却历久弥坚。

红绿相间的日记本在书橱里码了三排,136本,摞起来有一人多高.尽管穿越了62年时光,字里行间仍跳动着日记主人人生理念的火热激情,记录了“永远跟党走”的忠诚信仰和工作生活历程。

这是贵州省大方县理化乡年过八旬的彝族党员夫妇李光忠、陈国英传给儿女们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

李光忠与他的136本日记本

随手挑出几本,细细翻看,一页一页像电影画面般播放着60多年的光阴记忆——

1953年9月1日,李光忠正式参加工作,并开始记日记。日记的开篇,领导为他写下励志语:“光忠同志:你是青年的先进,人民的助手,当努力锻炼好自己,改正不好的作风,安心为人民服务到底。”

从此,“红心向着党”的崇高信仰,“永远跟党走”的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追求,写进日记,日积月累,不断升华,如灯塔一样照亮人生的航程。

1953年第一本日记本

1961年11月19日,李光忠记录学习中央文件的内容:

“凡是作风好的,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干部,都应该受到表扬。提倡干部说老实话,我们共产党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遇事同群众商量,实事求是,艰苦朴素,绝对不能有官气。”

……

1951年8月,李光忠和陈国英喜结连理。婚前头一天,李光忠写了一封信念给不识字的陈国英听:“国英同志:我们在革命中认识,婚前的相好条件:一、听共产党的话,海枯石烂不变心。二、敬老爱幼,热情关心团结同志和群众。三、支持我的工作,不拖后腿,减轻我的压力。四、多做有益于党和人民的工作。五、共同当好好丈夫和好妻子。这五条你能做到我就同意。”陈国英听后笑着把字签了。

妻子陈国英是李光忠老人永远“粉丝”

看到村里的孩子们起早摸黑赶几公里山路上学,1987年,李光忠从工资里挤出700多元,写报告争取到省民委和上级政府补助1.5万元,发动群众投工500多个,建起260多平米的校舍一幢,140多个孩子得以就近上学。帮助别人,李光忠夫妇像亲人般温暖。李光忠回忆,上世纪80年代,羊场镇的陈光强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和路费,他给了80元钱;素不相识的李中文娶媳妇没钱,他给了100元钱……妻子陈国英已经记不清丈夫到底拿了多少工资接济别人。

李光忠和陈国英夫妇,一个是基层干部,一个是村民组长,他们成就了比翼齐飞的美好姻缘;一个拿笔杆子,一个用锄把头,他们把青春献给了家乡;他们塑造了重德尚义的崇高形象。

李光忠老人在日记本里郑重写下了自己的家规和家训。

我的家规:严以修身、忠党爱国、忠孝并举,读书为先、尊重爱情、忠于爱情、回忆爱情,尊老爱幼、乐善好施、服务社会、浩气长存。

李光忠老人的家规

家风传后代,感染众乡亲。从1990年起,李光忠就用自己的工资设立家庭奖学金。如今,李光忠家子孙四代有22名大学生,有7人是教师。子女们几年前设立了孝敬基金。理化乡人大主席李忠荣说:“我从小在这里长大,二老乐于助人,家风淳朴谦让,受他们影响,寨子里20多户无赌博、偷盗,外寨人都羡慕得很。”

李光忠老人正在写日记

李光忠夫妇把家的良好风气传承下去。无论时代发生多大的变化,他们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促进家庭和睦幸福,促进人们相亲相爱。(贵州省毕节市纪委谢中林整理、摄影)

潼关县纪委  陕ICP备12011710号

地址:潼关县中心街中共潼关县纪委       邮编:714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