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廉政要闻 > 正文

两会观察:网络监督渐成反腐倡廉新锐力量


发表时间:2011/03/14 00:00:00    信息来源 :     访问次数: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正在北京举行的两会上,“网络问政”“网络民意”“网络议政”“网络舆情”成为参会代表、委员频频提及的“热词”。互联网正成为中国百姓实行监督权的新通道。借助网络监督的力量,一批腐败官员落马,即是明证。 2010年10月,一篇中国广东汕尾市烟草局长陈文铸任人唯亲、安插30多名亲信进烟草系统的相关帖子在各网络论坛疯传,随后另一则关于他豪花招待费的网帖更吸引广泛关注。目前陈文铸因涉嫌违纪已被停职并立案调查。

中国近两年被网络监督“拉下马”的官员并非个案: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被网友照片曝光抽高价烟、戴名贵表,网友建议纪委对其进行查处,最终其因受贿罪获刑11年;被网民曝光为上级官员女儿“量身定制”招聘的官员福建省屏南县财政局局长游代进选择辞职;涉嫌酒后猥亵女童并口出狂言的深圳市海事局原党组书记林嘉祥最终被免去党内外职务……

这样的一些官员被网民曝光后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和介入,最终落马,充分说明政府对网络民意的重视。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农学院院长邢克智教授说:“网络监督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监督方式,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重视。”

记者在两会上注意到,网络监督不仅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而且也植根于各级政府的工作理念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代表在两会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网络能够直接、迅速地反映问题,是改进政府工作非常好的工具。他还透露,“我们有一本‘网络舆情专报’,我每天晚上必看。”

无独有偶,湖南省省长徐守盛在两会上说,每个月、每一旬,老百姓在网上对政府提出的建议意见都会得到梳理。

“网络监督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民心所向。”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秦希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4.57亿,是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互联网在为中国百姓带来便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成为他们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通道,并日渐成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支新锐力量。

有代表表示,中国网民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甚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从山西“黑砖窑”事件到河北“三鹿奶粉”事件、再到江西“宜黄拆迁”事件形成了若干规模较大、力度较强的网络舆论,对于有关部门的决策和施政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公共权力进行了有效的监督。

2010年12月29日,中国首次发布的《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也首肯网络监督作用,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网络监督日益成为一种反应快、影响大、参与面广的新兴舆论监督方式。

“事实上,网民就是市民,网友就是朋友,网络就是桥梁。”全国人大代表、常州市市长王伟成说,重视网络监督,应成为政府的自觉行动、主体意识。

秦希燕观察认为,“网络被监督者一般是政府职能部门及其人员,网络监督若能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被监督者一般都能积极接受,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大都能及时作出反应。”

在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看来,对待网络监督,官员应该心态平和。这个因在个人博客上谈论中国医疗管理、医疗改革等敏感话题而受网民关注的副厅级干部,自开博后,相继因为“打伞门”“献血门”等事件被推上中国互联网风口浪尖、受到质疑,“门门都是鬼门关”,但只要有错误“承认错误”,对待群众诉求能够及时真诚,“豁达会赢得网民”。

有参加两会的中国官员表示,当今新闻媒体发展迅速,特别是网络的兴起,使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置身于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评说之中。党政干部应通过网络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积极认真对待广大群众包括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甚至质疑,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听取意见,接受监督。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委书记李宏鸣建议,政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第一时间发现和化解社会上的不和谐因素,把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管理统筹结合起来。

同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提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注意辨识网络上真实与虚假的信息,这样才能让网络监督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执笔记者:刘元旭 参与采写记者:熊润频、南婷、张丽娜)

潼关县纪委  陕ICP备12011710号

地址:潼关县中心街中共潼关县纪委       邮编:714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