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特色栏目 > 清风文苑 > 正文

谦让是一种文明的精神


发表时间:2016/03/25 09:01:38    信息来源 :     访问次数: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所谓辞让,就是指谦让。孟子把谦让当作了“四端”之一,摆在与四肢同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儒家对谦虚、恭敬、礼让的美好品德不遗余力的提倡。

古人谦让的故事非常多。王泰让枣,孔融让梨,蔺相如让廉颇,皆为美谈。当年,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帮助下,打败了公子纠,当上了齐国国君后,准备任用追随自己多年又功劳卓著的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诚恳地辞谢说,我是您的一个平庸的臣子,您给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冻受饿,就是最大的恩赐了。至于治理国家,并使之走向富强,那大概就只有管仲了。我比不上管仲的地方有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国语·齐语》)鲍叔牙荐管仲,让人最感动的就是这种谦让。

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老家亲属与邻居吴家因为宅基地问题发生矛盾,争执不下而至对簿公堂。张家人写信至京城,将此事告诉了张英。张英看罢来信,随即在信上批一首诗寄回老家,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信后,非常惭愧,主动撤讼,还让出了三尺地。吴家见了非常感动,也让地三尺。这就是著名的“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市区西南。一场争执和诉讼就此平息。这种谦让,颇见古人的君子仁人之风。

然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却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干戈。去年,国人热议的话题之一就是成都违规变道女司机被打事件了。

后来,事件随着女司机以致歉信检讨自己行车过程中的鲁莽而逐渐平息,但由此带来的思考不应就此打住。其中最值得反思的是,在整个事件中,无论男女,甚至后来不断加入指责队伍的网民,不知道内心有没有过一丝谦让。而且,这件打人事件并非个案,在公共场合中,喧哗、吵闹、加塞、插队等现象几乎随处可见,口出粗话、拳脚相加也时有发生。

谦让既是一种美好品德,也是一种有着丰厚积淀而形成的国民自觉行为,是国民素质的集体体现,更是一种文明的精神。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论》一书中说:“某人似乎只谈文明的外表,忽视了文明的精神。那么,究竟所谓文明的精神是什么呢?这就是人民的‘风气’。这个风气,既不能出售也不能购买,更不是人力所能一下子制造出来的。”这说明,光有高铁、飞机和摩天大楼这些光鲜的外表,并不等于文明的精神,就像富豪不等于贵族,玩奢侈品也不等于有品位。

民族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的文明精神,就构成了整个民族的文明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文化、传统、教育、社会崇尚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且日积月累的结果,它需要沉淀,需要浸润,需要众人发力,众志成城。(晏建怀)

潼关县纪委  陕ICP备12011710号

地址:潼关县中心街中共潼关县纪委       邮编:714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