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视剧《彭德怀元帅》的热播,彭德怀元帅的人民情结、坦荡胸怀及担当精神又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其实,彭德怀并没有走远,他一直活在人民的心中。人们把崇敬和点赞送给这位开国元勋,不只是那些横刀立马的英雄故事,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平凡之举,更让人触摸到他那颗纯洁无瑕的心灵,感悟他令人动容的人格魅力。
有关彭德怀的回忆文章,记录了这位铮铮铁骨的彭大将军三摘自己画像的故事
第一次是1949年9月,彭德怀率领部队解放了新疆。10月1日,乌鲁木齐数万民众涌上街头庆祝解放,欢呼新中国成立。彭德怀这时也来到会场,当他看到人群中抬着一张自己的画像,顿时神情严肃起来,对身边的人说:“胜利了,要警惕,万岁的口号,首先应该还给人民。要知道,一个阿谀奉承的傻瓜带来的危害,将比一百个敌人还要大。”说罢,他大跨步走下主席台,迎上前去把自己的画像扯了下来。第二次是1949年岁末,一野二兵团正在兰州召开一次重要会议。主席台上,彭德怀与毛泽东、朱德的画像并列高挂。这时,彭德怀走进会场,看到自己的画像后,顿时大发雷霆:“快把靠边的那个猪头给我摘下搬走!”大家听后为之一震,全场鸦雀无声。彭德怀怒气未消:“我彭德怀吃多少干饭,有啥资格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并排起来?我说过不准挂我的画像,为什么就白说?”在场的许光达猛想起二纵挂彭总画像曾挨过批,连忙叫人把彭总的画像取了下来。第三次是1951年的朝鲜战场,一次彭德怀到山洞里看望战士。谈话间,他突然发现山洞的墙壁上挂着自己的一张照片,不容分说,立即下令将照片摘了下来。
彭德怀三摘画像的故事已久矣,今天重新被提及依然那么鲜活、那么摄人心魄,让人感慨颇多。提起彭德怀,对他卓著的战功、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他:“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可就是这位大将军,“于公勇,于私怯”。尤其是对自己的赞誉和歌颂之词,他更是于心不安,甚至诚惶诚恐。他把毛泽东对自己“唯我彭大将军”的赞扬,改为“唯我工农红军”;把巴金在一篇文章中描绘他“像长者对子弟讲话”,写信建议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并说:“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使我有些害怕!”
联系彭德怀三摘画像的故事,人们可以说他很谦虚,但又不是“谦虚”二字所能概括的。彭德怀如此虚怀若谷、高风亮节,是因他深谙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自觉摆正个人与群众、个人与党的关系,始终把自己当作“六亿人民之一”;是因他党性纯洁、心存敬畏,时刻警惕阿谀奉承之风,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一个阿谀奉承的傻瓜带来的危害,将比一百个敌人还要大”,彭德怀这句掷地有声的诤言,像重锤直击我们的心扉。“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归,行有所止”。我们当以彭德怀为榜样,常怀敬畏之心,警惕阿谀之声,这样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与“三摘画像”如出一辙的,彭德怀还有一个“三避镜头”的故事
那是1948年秋,随军摄影记者罗茅跟随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转战大西北,拍下了许多动人心魄的镜头。可是在拍摄彭德怀时,他却接连碰了壁。第一次是在榆林战斗打响之前。彭德怀正在前沿察看地形,紧随其后的罗茅立即端起相机,将镜头对准彭德怀。不料被他察觉,马上避开镜头,同时右手一扬:“你不要对着我。你到战士当中去,多拍战斗场面,多拍其他领导同志。”第二次是在两个月后,沙家店战斗前夕。罗茅出其不意地闪现在彭德怀眼前,正当举机拍照时,彭德怀眼疾手快,再次避开镜头,并对大家和罗茅说:“你们看,拍电影的又来了,小鬼!”罗茅改变位置,坚持要拍,彭德怀执意不肯配合。第三次是在宜川县瓦子街。罗茅两次落空仍不甘心,这次他又随彭德怀到前线,只见彭德怀举目四望,寒风掀起他的大衣衣角……罗茅靠近正待拍摄,不料又被彭德怀发现了。彭德怀手指正在修筑工事的指战员们说:“你把镜头对准他们,不要老在我身上打主意。”罗茅这位经验丰富的战地摄影记者,最终虽然没有完成拍摄任务,但彭德怀高大的形象却永远定格在他的脑海中。
“镜头”也是一面镜子,能照出面对镜头人的思想境界。“把镜头对准战士”,反映了彭德怀“心系基层、士兵至上”的高尚情操。在老一辈将帅中,彭德怀是一个个性十分鲜明的人,有人说他脾气不好,爱发火,但他对基层官兵却有着慈父般的柔肠。在抗美援朝中,他为许多战士在冰天雪地中被冻死冻伤而伤心落泪;祖国送来大量的慰问品,他自己一件不留,全部分发给一线部队;就连夫人亲手给他缝制的护膝,他也送给了夜间站岗的哨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个心里时刻装着士兵的人,必然经常喝到祝捷的美酒;一个时刻把“镜头”对准基层和群众的人,必然把崇高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人民心中。时下一些人浮躁心理日甚、名利思想作祟,干工作缺乏务实之心,对出名挂号却颇费心机,热衷于“报上有名、电视有影、广播有声”,不顾实际效果和民心民意。在彭德怀这面明镜面前,这些沽名钓誉者应该感到汗颜!
行动缘于思想,境界来自觉悟、来自党性
彭德怀一生心底无私、光明磊落,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人格高尚、党性纯粹,皆出于他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他一生恪守“人生三原则”,第一是“自己不贪”,第二是“让别人不送”,第三是“敢把厚脸皮的上司、熟人挡回去”。这三条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在利益诱惑面前,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就要时时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守好人生底线,追求境界高线,不存私心杂念,不怀侥幸之心。在与人交往中,要让别人不送礼,同时敢把厚脸皮的上司、熟人挡回去,就要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在这些方面,彭德怀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标杆。他参加革命几十年,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从不搞一丁点特殊。在中南海,管理局配发的家具他一件不要,礼品礼物一概上交;而自己的工资却用来关照亲属、烈士子女和困难群众,真正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同时,他眼睛里又容不得沙子,敢于当“黑包公”,在是非问题上旗帜鲜明,在原则问题上毫不让步,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的高洁情操。孟子说过:“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就是说遇事出于公心,则心明眼亮、是非分明,怀了私心,必然是非不清,颠倒黑白,更遑论坚持真理、坚持党性、坚持原则了。
1949年,彭德怀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时,警卫员给他送来一件新衬衣,并说:“您穿戴应该像个主席的样子,这是专门为您定做的。”彭德怀听后严肃地说:“我彭德怀只有一个样子,就是共产党员的样子,其他什么样子也不要!”最终,他让警卫员退掉了衬衣。这个党员的样子,彭德怀追求了一辈子,坚守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正如当年曾任陕甘宁政府主席的林伯渠所言:“中国有句古话,叫有威可畏,有德可怀,彭德怀就是这样一位有德可怀的人”,一个天地间真正大写的人,一个永远被人民所怀念和敬仰的人。(向贤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