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特色栏目 > 清风文苑 > 正文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激荡起文化温情 一朝尽览千年风采


发表时间:2022/10/28 16:11:06    信息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访问次数:

观众纷纷打卡“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 (国家博物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策展团队供图)

《踏歌图》是宋代马远的传世名作,田垄溪桥,木竹掩映,农人边歌边舞于垄上,欢快清朗,表达着“丰年人乐业”的意境。(资料图片)

中国十大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局部)。(资料图片)

国宝重光,不久前,“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该项目缘起于2005年,2015年中宣部牵头建立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部际联系协调机制;“大系”先后被列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大系”历经十七年之功,为中国古代画作建立精准的数字化档案,成为汇聚中国古代绘画的文献集成。

聚焦这一项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浙江广电出品的纪录片《盛世修典》记录“大系”工程背后的故事,生动讲述中国绘画史发展的文化脉络与精神传承。

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共收录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中国绘画藏品12405件(套),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录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

一部“大系”,折叠了千年文明。对此,业界给出了“四个最”的高度评价:精品佳作收录最全、图像记录最真、印制质量最精、出版规模最大。

不得不说,这是近距离一睹许多国宝珍品的难得机会。

每个亲临展览现场的人,第一反应都是震撼。

李思训,人称“国朝山水第一”,在他的《九成宫避暑图》中,“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唐气象,跃然纸上。画中的九成宫,人物、鞍马、舟车往来密集,让人仿若置身于唐代的风华之中;在另一幅唐画《簪花仕女图》里,衣着艳丽、头佩簪花的女眷蛾眉高髻,雍容典雅,流露出泱泱的大唐风度。

宋代的绘画则用写实细腻塑造了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南宋四家”之一马远的《踏歌图》将凤凰山雨霁云开的绝美景致、百姓的安居乐业刻画到极致。画中,数位农人踏歌而舞,怡然自乐,一派丰收图景。

来自嘉兴学院设计学院的教师周琳在现场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周琳介绍,参观展览人数非常多,展品惊艳观众。“参观者来自各个年龄层,其中有许多专业人士,和他们的交流让我非常感动。”

周琳说,一对爱好书法和水墨画的夫妻,细细询问使用矿石颜料的《千里江山图》与欧洲油画的区别;在“中西会通”部分,一位学习素描的姑娘在讨论郎世宁绘画中的文化融合现象;一位来自云南却身着浙江非遗服装的观众提出,若把宋徽宗《瑞鹤图》中的色彩用在民族服装上会有怎样的效果;在聆听王冕的《墨梅图》讲解时,一位小观众当场将画中的题诗流利地背诵出来……

蕴含在作品中的社会风俗、时代风貌、人文情怀,通过具象的画面打动观众。参观“大系”成果展,遍览绝代风华的同时,培育着从历史中走来、向着未来走去的文化自信。

在薪火相传中守护文脉

本次展览特别展出了放大2倍的《千里江山图》长卷灯光特效图。借助数字技术,现场观众能够将千里江山一览到底。

《千里江山图》是长卷形式,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驾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人物刻画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就具备了展翅翱翔的意态,成为北宋生活的珍贵记录。

从艺术史的角度看,这幅画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更是集北宋以来山水画之大成。

“这幅放大的《千里江山图》也是‘大系’追求画作收集最精、印刷质量极高的典型体现。”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金晓明表示,现场观展可以更好地了解绘画中的精粹,包括构图,乃至笔墨之间的关系等。

一位观众特地前来打卡。她表示展览设置放大形式展示《千里江山图》参观体验非常好,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很多细节,是让大家了解《千里江山图》非常好的一种形式。

提到青绿山水,应该说展子虔的《游春图》是青绿山水的鼻祖。

这幅画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年代最早的著名画家所绘的卷轴山水画,可谓国之重宝。

北宋《宣和画谱》称其“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

说到《游春图》,离不开爱国人士张伯驹。

纪录片《盛世修典》,为我们解密一幅幅国画瑰宝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其中,就讲述了张伯驹捐献《游春图》的曲折过程。

1946年初,故宫散失于东北的书画开始陆续出现,古玩商家们蜂拥而至。北京琉璃厂古董商马霁川最早奔赴东北,收购到不少字画精品。

张伯驹得知马霁川得到了《游春图》后,非常着急,担心被转手卖到国外,就想收下《游春图》,但是对方开价800两黄金。张伯驹当时因为多次收藏宋元巨迹,经济上十分拮据。万般无奈,张伯驹忍痛将北京弓弦胡同的宅院(占地13亩)卖给辅仁大学,钱仍然不够,夫人潘素深明大义,变卖了自己的金银首饰,共凑得240两黄金才买下《游春图》。一个多月后,南京政府的国民党元老张群到北京,愿意出价四五百两黄金收下《游春图》,张伯驹婉言谢绝。

1952年,张伯驹将《游春图》让与故宫博物院。

让博大精深和生动活泼对接

看完纪录片《盛世修典》,你就读懂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读懂了“大系”,你就了解了“国脉文运,千古相连”。纪录片《盛世修典》播出后引发大众热议。

总导演王伟平告诉我们,《五牛图》《游春图》的故事设计把几代中国知识分子与“大系”团队的家国情怀联系在一起,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音乐背景中,烘托出“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的主题。“第一集《汇聚》播出后,很多观众发来微信,有的说很‘震撼’,有的说自己‘一直是流着泪看完片子的’。这恰恰就是我们自始至终坚持要把‘画’(话)说到观众心里去的创作原则,也就是把画置入当下的生活语境,让观众感同身受,像在展厅里一样,‘沉浸’到影像中去。”王伟平说。

让博大精深和生动活泼对接,让深厚沉雄和感性活跃对话。在实时评论区内,许多观众留言分享观后感: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为国护宝,久久为功,让人流连忘返。”“历代绘画藏品的数字化汇聚生动地展现在了观众们面前,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好的美育教材。”“通过《女史箴图》、《五牛图》等绘画珍品背后的故事,看到了‘大系’团队十七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高冷”的古画,珍藏于博物馆中,轻易不能示人,无形当中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了距离。在艺术与技术的创意合力下,以生动活泼的面貌走入今天的生活,甚至引发现象级传播。这不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体现?

在中华文化的苍穹中,古与今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只要找到新的表达方式、讲述方法,传统是完全可以活在当下的。

今天,“大系”有了成果,但并未抵达终点,对中国绘画艺术的普及与研究正围绕“大系”同步开展,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因为,一切美好的事物是相通的,我们身上承载着永恒的文化基因。在历久弥新的中华美学精神中,古人和今人的心被连通起来,共同阅读着如画山水、如诗心境,也在文化和情感共同体的不断确认中,感受着中华民族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分享着属于中华文化的美。(穆铎)

潼关县纪委  陕ICP备12011710号

地址:潼关县中心街中共潼关县纪委       邮编:714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