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特色栏目 > 鉴史问廉 > 正文

历史上的廉洁家训故事


发表时间:2008/04/20 00:00:00    信息来源 :     访问次数:

在封建社会里,贪官污吏比比皆是,为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者屡见不鲜。然而,中国 历史上家训重廉洁的例子也不胜枚举,颇值得今天的为官者学习借鉴。

东汉的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个金饼,回家后告诉了妻子。妻子说:“有志人不喝‘盗泉’水,廉洁人不吃施舍的食物,何况拾到别人遗失的钱财呢?”乐羊子听了非常惭愧,马上把拾来的钱丢到野地里去了。乐羊子离家外出学习,刚去一年就跑了回来。妻子问其原因,乐羊子说:“想家啊!”妻子听了就拿刀走到织布机前对乐羊子说:“这布从一根丝开始织到一寸,从一寸织到一丈、一匹。今天如果中途割断这机上的线,那就前功尽弃了。学业如果半途而废,跟这个道理又有何不同呢?”乐羊子受到了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七年没回家。乐羊子在外求学期间,他的妻子在家辛勤劳动,奉养婆婆。

刘歆是刘向的儿子,年少得黄门侍郎要职。刘向及时写了《戒子歆书》教子为官。他引用董仲舒富有哲理的名言,引用齐顷公成功失败的故事,要求儿子牢记历史教训:“深处要职,在道贺声中,要保护清醒头脑,兢兢业业处理政务,建立功勋,切不可恃高官显位,骄奢淫逸,走一败涂地的道路。”

晋代的陶侃幼年丧父,家中贫穷,其母湛氏靠纺织供养他读书,并教导他结交比自己强的人。晋武帝晚年,陶侃在县里当小官,掌管捕鱼的堰。一次,他送给母亲一锅熟鱼,湛氏很不高兴,批评他说:“你在外当差,把公家的东西送给我,这是不孝顺,反而使我为你担心啊!”陶侃听了母亲的教诲,十分后悔,此后再也不敢占公家的东西。后来,陶侃成为一名很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这与他母亲的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

南梁的徐勉曾任黄门侍郎、吏部尚书,权重位显,是南唐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父徐融也任过国相,可谓世为显宦。但他一直牢记古训,清廉正直,不用职权之便经营产业,甘居贫素。他认为给后人留下精神遗产要胜过万贯家财。他在诫子书中明确告诫儿子“以清白遗子孙”,教育儿子要继承清正廉洁的家风。“吾家世清廉,故常居贫素,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不经营而已,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每念叨窃若斯,岂由才致?仰籍先代风范及以福庆,故臻此耳,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这则教子篇为世人所传诵。

唐朝监察御史李畲的母亲,做人清白廉洁。一次李畲差手下人把领的俸禄米送回家,他母亲让人把米量了一下,竟比应得的数量多出三石。她问为什么米多了,令使回答说:“给御史量米时照例是不把冒尖的部分刮平的”。她问应付多少脚钱,令使说不收钱。李母听了非常生气,就付了脚钱,又把多的米送回去,并为此责备了李畲。李畲追查了管米仓的官吏,按法律问罪。各御史听说这件事,都感到很惭愧。

宋代的包拯以刚正不阿而闻名古今。他立下家法告诫后世子孙,书文立碑规定:“后世子孙凡做官的,若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的人,活着不得入家门,死了不得葬到祖宗坟地。”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宋朝的欧阳修在《与十二侄》中,教育做官的侄子,在公务面前要“尽心向前,不得避事”,即使临难赴死,亦应勇为。并告诫侄子为官守廉,禁购官府的物品:“欧阳氏自江南归明,累世蒙朝廷官禄。吾今又蒙荣显,致汝等并列官常,当思报效。偶此多事,如有差事,尽心向前,不得避事。至于临难死节,亦是汝荣事。但存心尽公,神明亦自佑汝,慎不可思避事也。昨书中言欲买朱砂来,吾不缺此事。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吾在官所,除欲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守此为戒也。”

历史上王吉休妇的故事广为流传。王吉年轻的时候在长安求学,东边的邻居家种了一棵大枣树,枝繁叶茂,伸到王吉家的院子里,王吉的老婆就从树上摘枣子给王吉吃。王吉后来知道了,非常生气,休掉了老婆。东邻听后,心中过意不去,砍掉了这棵树。邻里都称赞王吉的品行,编出了“东家有树,王阳好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的歌谣。

历史上有个叫李际阳的人在外做官,家中的李母听说儿子居官不爱财,只为百姓服务,欣喜快慰之余写了《遗子弟书》。她用从古以来有志之士都是竭尽全力为别人服务的事例鼓励儿子效法先贤圣哲,继续廉洁奉公,兴利除弊,“更当勉力多为”,“只要认得理真,力所可为”,不要顾及外人非议而终止。她告诫儿子:“行后不见一信,某多疑人也,这番我心甚挂牵,不比往时。昨闻人云:尔不好钱,只是以身借人,似乎不得时人欣羡,我心窃喜,但恐非尔所及也。”在“千里为官只为财”的封建社会里,李母教子做官莫贪财,教子尽心公务,为民众多谋利的精神,实在难得。

潼关县纪委  陕ICP备12011710号

地址:潼关县中心街中共潼关县纪委       邮编:714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