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横溢、毕生从事职业教育事业的黄炎培,曾有一个坚定的志向:一生造福公众,拒不做官。
民国初年,袁世凯和以后的北洋政府曾两次电召他去北京担任教育总长,他都坚辞不就。袁世凯曾无可奈何地送他八个字:“与官不做,遇事生风。”后来,蒋介石也是对他又恨又怕,又打又拉,几次封官许愿,许以特权,但他毫不动心,一一婉拒。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岁的黄炎培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他在大连的儿子黄大能从报上看到这一消息后,感到很纳闷,后来到北京出差,见到黄炎培问道:“父亲一生拒不做官,怎么年过70做起官来?”黄炎培答道:“以往坚拒做官是不愿与人同流合污,今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我做的是人民的官。”
从不愿做官到做人民的官,反映了黄炎培的正气、节操和可贵的官德。
一切腐败分子,究其犯罪的主观原因,都是在官德上出了问题。“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谋私不用权,离休没本钱”。一个巨贪说的这句话,可谓概括出贪官做官的动机、心理。为什么做官,是为自己谋私、发财而做官,还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而做官?这里反映的是做官的动机问题。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有什么样的动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官德;有什么样的官德,就会做出对人民有利或有害的事情来。好的官德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坏的官德,必会误国害民。可以说,官德是为官者最基本的平常心。而要以德治官,则必须重视严格考察、培养、选拔干部,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千万不要被会钻、会送、会装、会吹、会骗的动机不良者的假象所迷惑,把他们当作“优秀苗子”而大加重用,只有对动机进行考察,才能把预防腐败的工作前移,进而从源头上治住腐败。一个干部,一旦忘记了人民的利益,便会利用人民给予的权力去欺压人民,去谋取不义之财,他的官质也就变了。
为官就要像黄炎培那样不当腐败官、谋私官、污秽官,而去认真地当好人民的官。(摘自《党史纵横》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