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经学家万斯大在《周官辨非·天官》中有言:“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意思是说,凡是有利于百姓的事情,即使再小也要去做。“天下之大务,莫大于恤民。”古往今来,心里装着百姓安危冷暖,倾情解决百姓“急难愁盼”,是为官执政的大事。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于澶渊,洪水汇于城下,他“衣亵履屦”“庐于城上”,数十天坐镇指挥不回家,守住了城池安全,确保百姓免受水患之苦。心中有民方能一心为民。“安得广厦...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当了县丞嫌官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这是《解人颐》中的一段话。文章以轻松诙谐的语句讲述了一个道理,警戒世人:人生中无止境的贪心和欲望终不可取,唯有做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方能行稳致远。毋庸讳言,欲望是人的本能,人人都有欲望。但如果欲望过重,不加束缚,必将为欲望...
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桐木镇山坳里走出来的王六生,翻越过长征路上的高山险峰,历经了数不清大小战役的枪林弹雨,从吹军号的“红小鬼”成长为一名高级将领。1971年11月,王六生调任武汉军区第一政治委员,随后又兼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二书记。长期担任我军各级部队政治委员的王六生,有着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无论工作多忙多累,他总是要抽出时间去基层实地调研。“走,下部队去!”一次,王六生又不打招呼直接去湖北麻城...
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货利。《韩非子·五蠹》说:“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私”就是为自己打算,包括私利、私欲、私心、私念。去私就是要去掉私心私念,摒弃谋取私利、满足私欲的行为,事事出以公心,处处体现公道。“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吕氏春秋》有《去私》一文,倡导为政者去私心、行公义。腹?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
十月的北京,“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正逢假期,东城区灯市口西街游人如织。这里东邻王府井,西靠护城河,算得上北京最繁华的地段之一。一个窄小逼仄的胡同藏在这里,叫丰富胡同。拐进胡同第一户,就是“人民艺术家”老舍住过的地方。一切热闹,穿过小院的砖砌门楼似乎便自觉收敛了。参观者虽不少,但脚步都放得很轻,仿佛生怕扰到作家的思考。这是一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人们用甜美的歌声,赞美小草的朴实无华。然而,这世上还有一种具有“特异功能”的草,更值得我们关注和吟诵,那就是菌草。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菌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一些农户大量砍伐树木用于栽培香菇、木耳、灵芝等食用菌。一时间,虽然收入增加了,却导致菌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产生了矛盾,菌业主产区树木越砍越少,甚至出现了秃岭荒山的...
“风霜”一词本义是指风和霜。古人用“风霜之吏”来喻指监察之职、御史之任,御史台也被称为“霜台”“霜署”。南朝史家范晔在《后汉书》里说:“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在风霜中,才能识别各类草木的性质,在危乱中,才能得见忠贞志士的操守。“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御史行纠弹百官、维护纲纪之责,“风霜”之危难严峻,不但在辨别百官之忠奸善恶,更加在于考...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聂新鑫图为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千姿百态绚丽无比的胡杨林。 (阿拉善盟纪委监委供图)秋色深深,此时正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最美的季节。然而,新冠疫情的蔓延比风景更牵动人心,让额济纳这个边境小城聚焦在人们的视野。每年十月,天南海北的游客来到额济纳,大多是为了共赴一场深秋的胡杨林之约。如今,疫情阻挡了人们欣赏绚烂秋色的脚步,胡杨林中喧嚣的人声不再,仿佛...
《管子》中写道:“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意思是,为政者对待百姓,只要纯朴敦厚,多做实事,即便自己不说亲民,百姓也会亲近他。换言之,亲民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要有纯厚的品行和实实在在的行动。君子先慎乎德。良好的德行能产生一种无形的感召力,是赢得“民亲”的根基。纯厚,是对人品性、德行的概括,忠厚、仁义、务实、包容、低调、守规矩……都是纯厚所涵盖的内容和范畴。《道德经...
《晏子春秋》有云:“不苟合以隐忠,可谓不失忠;不持利以伤廉,可谓不失行。”意思是:不去迎合世俗而隐藏自己的本心,可称为不失忠诚;不贪求私利而损害廉洁,可称为不失德行。晏婴在齐国长达五十余年的辅政过程中,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一天,晏婴正要吃午饭,齐景公派人来见他,他把自己的粗茶淡饭分成两份,与来人共进。景公知道这事后,命人给他送去黄金千两,以供他待客...
濯水风光(资料图片)一眼望见沧浪桥时,有如惊鸿一瞥,坠入如梦的意境。沧浪桥位于重庆市濯水古镇。它静静地横卧在阿蓬江上,木质桥身,重檐歇顶,形如波浪起伏,状若龙行凤舞。桥下,静水深流,一艘白色游艇正飞驶而过,在苍青色的水面划出洁白如银的光练,水波荡漾,令廊桥安静的倒影轻轻飘摇。岸边,水草丰美,或青或黄,柔柔地与江水、廊桥相映成趣。水鸟不知栖在何处,不时地传出“叽叽叽叽”的啁啾鸣唱,有一种...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志勇“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语出《周易》。乾乾,是自强不息的意思;厉,指危险。这句话深刻隽永,大意是,君子自强不息,时刻保持警惕,夜晚时也不能放松,这样才能避免犯错误。终日乾乾,强调自强不息;夕惕若厉,强调忧患意识,把二者贯通起来,方能“无咎”。自强不息和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重要文化基因。“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前些日子,我的一条裤子拉链拉起来不顺畅,想去家附近的裁缝店换一下。上午,我将裤子拿到裁缝店,店中一位中年妇女接了活儿。我问:“改换这拉链多少钱?”她说:“12元。”我感觉太贵了,因为我这条裤子也才60多元啊,可大热天的,我不愿再去找另一家了。当时店里很冷清,就我一位顾客。我想,这点小活儿马上能好吧,可她让我转天再来取……外孙女在女儿家附近上小学,我和妻子常乘地铁去帮助接送孩子。外孙女有件...
廉洁的名声,是拒礼最好的名片。《昨非庵日纂》一书,记载了很多廉洁之士的故事,值得党员干部对照学习。明代清官杨继宗曾做嘉兴知府。离任那天,张宁送他说:“杨伯起以清白著名,尚且有赠金可拒绝,你治理嘉兴,始终没有一个人敢趁夜色到你门上(赠金)。”历史上,杨震(杨伯起)被称为“四知太守”,从不收受他人钱物,“暮夜却金”的故事流传深远。而杨继宗则更胜之,做官期间,“无一足敢暮夜及门者”,可见其自...
《资治通鉴》一书中记载了唐朝宰相陆贽上疏唐德宗时的一句话:“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指的是不犯过错并不是真正的可贵,有了错误能够改过自新才最为重要。同样的观点,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汉纪》中也讲过,“固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谈到过错时,我们都熟悉古人说过这样的话语,“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又不是圣贤,哪一个还没有点过错?王阳明进而指出,“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
秋枣“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秋枣的节令感极强,秋枣成熟的时候,恰逢中秋节前后,它赶上了一个团圆的日子,它是一种欢喜果。色彩红红,味道甜甜,肤色润滑,无处不透着一份欢喜。枣子成熟了,要打,乡人谓之打枣,打枣的过程和场面也欢喜。清朝崔旭有诗曰:“河上秋林八月天,红珠颗颗压枝园。长腰健妇提筐去,打枣竿长二十拳。”这首诗,就是写乡间打枣的。打枣人的身体要健壮,打枣的竿子要足够长。打枣人爬上树枝...
“副指导员,连长叫你去开会!”1951年初,鸭绿江边寒气逼人。这天上午,刚刚随第二批参战部队过江入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连副指导员突然接到开会通知。他匆匆赶到连部,看到指导员和副连长已经在会场坐定。召集会议的连长神情有些焦虑,见到副指导员只挥了挥手,说了声“人齐了,开会”,就直奔主题。“同志们,大家知道,近期美军利用制空权优势,对我们的后勤运输线进行疯狂轰炸和封锁,开战仅3天,志愿军就损失了40...
父亲坐在夜晚的光晕里,目光被远方牵引。说远似乎又不太恰当,此刻,他的小孙子正近在咫尺,不停喊着“爷爷”。父亲的双手紧紧握着一只手机,瑞金——佛山、爷爷——孙子,其间只隔着一层薄薄的手机屏。每当想念小孙子,父亲都会拨通视频,在孙子甜甜的喊声中重温一次幸福的滋味。这滋味如此悠长,足够放进七十余年漫长的光阴中细细品咂。父亲出生于1949年,恰好与新中国同龄。贫穷与落后,是那个年代山区孩子绕不过的...
元代散曲大家张养浩在《风宪忠告》中写道:“夫纳贿营私,所得甚少,所丧甚多。与其事败而治,曷若先事而教之为愈哉!”大意是收受贿赂、谋取私利,得到的少,失去的却更多。与其等事情败露了才来惩处,不如事先教育为上。并告诫,“吾之此言,虽曰薄汝,实厚汝也。”意思是,我说的这些话,虽说像是薄待你们,实际上是厚爱你们。谈到薄汝厚汝,就要分清是非曲直。《郁离子》中曾记载:“直言人皆知其为忠,而不能卒不...
那一年春天大旱,天不下雨,河水细得几乎要断流,眼看农田浇不上水,种不上地,农民们十分焦虑。村里张山和李海家的稻田相邻,共同靠一条河水浇灌。张山家的地在河的上游,近水楼台先得月,他垒起土坝,把河水截到自家的稻田。这样一来,处在河下游的李海就无水浇地了。两人因此发生冲突,甚至抡起了铁锹,大打出手。村干部出面调解,两人各不相让。没办法,村干部找到赵大爷。赵大爷是老军人,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
闻香,似乎可以识家乡。我对家乡湖南常德山茶油的香,有着天然的敏锐嗅觉。澄清透亮的油一入锅,十有八九能判断是不是家乡的特产。兴许和我打小起就食用这油有关吧,这茶油香已融入了鼻子的记忆。家乡的山茶油有着特有的醇香,尤其煎炒烹炸菜肴时,油滑落锅,锅刚微热,未见油冒小泡来,却先闻得清香起,丝丝的淡转而扑面的浓,清冽的山茶气息能将你瞬间包裹,让你感觉不是在厨房张罗,倒似置身茶林,自由徜徉、与香共...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伏在外婆背上,哼唱着童谣,穿梭在迂回曲折的小巷。背井离乡的人,随着年岁增长,越发容易梦入旧时光。故乡小镇溱潼坐落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四面环水,小巷纵横。大多巷子长不过数十米,宽不过两三米,七步三拐,默默横陈于小镇中,记录着岁月,承载着风情。儿时体弱,常要去医院挂水,外婆的背便成了我温暖而舒适的小车。穿过幽暗深邃的条条小巷,外婆背着我从小镇西头走到东头,再从东头走...
那年,我从大学毕业,带着心中的理想和向往来到了广西边防,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活。“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我是听着《十五的月亮》这首歌长大的,在年少时期的憧憬中,照在边关的明月该是何等的美丽纯净啊。多年后,在我内心深处,依然有挥之不去的念想。我永远忘不了那个中秋的夜晚,忘不了那一晚的月光、那一块“军旅月饼”。风...
疏属山,矗立在无定河畔,怀抱陕西榆林绥德县城,像一个陕北汉子,敦实厚重。绥德师范就坐落在疏属山脚下,郁郁葱葱林木簇拥,一栋栋低矮的白色小楼藏在绿荫之间,正对学校大门的教学楼楼顶“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几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这是1924年绥德师范校长李子洲提出的办学原则,也是校训。绥德师范创建于1923年,原名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这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学校。1924年夏,中国共产党早...
如果牛羊踏路的声音来不及消退,百鸟的婉转就开始了啾啾,知名和不知名的音谱和谐得令人心醉。推开窗,青蔓的音韵瀑布一般倾泻下来,泠泠作响的珠玉在玉米的柱头、南瓜的宽叶上纷纷扬扬,草原深处特有的芳香和醇浓在院落的每一枝花蕊上,每一片叶菁上深情拥抱——哦,不远处的火车鸣笛,刹那惊起院落后面楝树上的百灵,银灰色的翅羽扇动着流蜜的气息,不紧不慢地栖落在另一株高大的桦树,一支曲子又开始了弹奏和传播...
爱喝茶的朋友都会知道,茶具中有一种分茶器具,用于盛放泡好的茶汤,给茶客添茶,这个匀杯器具被称为公道杯。公道杯,闻其名,便知其意,主要是为了均匀茶汤的浓度、平衡茶水的多寡。如先用壶泡茶,再倒入每个人杯中,因茶汤和茶叶没有分离,就会出现茶水浓淡不均的现象。而有了公道杯,便可以将壶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然后再分给每个饮茶人,这样一起喝茶的茶友就能喝到同样浓度的茶汤,不会出现同一泡汤,你喝到的比...
金竹园是我老家,在鄂西北的一个小山窝里。金竹园,这三个字在地图上、行政文书上都没有,只是老家人这么叫,像呼唤小名儿一样。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讲,叫金竹园是因为当年村里长了很多竹子,有些竹子被赋予了灵魂,长成了人形、马形,砍竹子时,竹子会流出鲜红的血。至于竹子后来是怎么回到原形的,时间那么久远,谁也说不清。村里人会讲很多传说故事,但真正读过书的人却不多。记得当时村里几十户人家,惟独我幺爷爷家...
西蔡家村茶园一角。于 涛摄车子一进西蔡家村,只见街道整洁,花开簇簇。穿过茂密的竹林,绕过明净的池塘,我们到了一个绿树环绕的幽静处,这便是钊安翠的茶厂。来茶厂的路上,我们收到钊安翠的短信:“院子里有青苔,小心路滑。”连日阴雨,茶厂院里青苔多,她为此特意提醒我们。多年前,山东的日照与青岛等地“南茶北引”,试种茶树成功。钊安翠那时候正好嫁到日照市五莲县西蔡家村,成了一名茶农。同样是种茶,青...
去日照,我就是想去看看日照的海。日照的海不是黄海吗?黄河不是归了黄海吗?几乎天天能听到壶口瀑布水声如雷的我,自以为是黄河的娘家人,我想以娘家人的身份,去看看远嫁的黄河。黄河在壶口瀑布的时候,那么放纵,那么任性,于归黄海,像个远嫁的女儿,在日照还好吗?会有“妆罢低声问夫婿”的小心翼翼和委曲吗?站在日照的海边,我看到了终归大海的黄河,伊已经不再是黄河了,已从一个黄髫儿变成了“舞爱前溪绿,歌...
在古田会议纪念馆里,珍藏着5封尘封已久的家书。这些泛黄的家书写于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穿过炮火硝烟,越过时光岁月,字里行间昭示着一位中国军人笃厚的家国情怀,见证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家书的写信人名叫林高峰,1917年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一户贫农家里。1930年3月,林高峰在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组织的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下,他树立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对党和革命事业更加热爱。小学毕业后,...
一我是在大别山长大的,自然魂牵梦萦于这一山一水独特的气息。《桂花王》出版了。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献给英雄的大别山,献给英雄的大别山人民。”印在扉页上的这句话,在我心中已经沉睡了多年,像一个朴素而真挚的梦。如今,梦如花开。小说以逶迤三省交界的皖西大别山为故事背景,以农家女桂小香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笔触从20世纪30年代绵延至今,刻画了桂小香、方子成、桂宝才等一大批平民英雄形象,描绘了皖西...
优秀的漫画作品常能直指人心、启发思考,正所谓“一图胜千言”。前不久,“中国厦门首届廉政漫画展”在福建厦门美术馆开展,我饶有兴致地前往参观。走进展室,立刻置身于漫画海洋,120幅作品有序环绕,移步看画,不时能发现戳中心灵的创意。将军披战甲,骑着五花马,好威武、好雄壮。不过将军要摔了,为啥?老马失前蹄,磕上金块啦。展厅里,一幅《马失前蹄图》前围了不少人。这是一个纵马狂奔的赳赳武夫被金块绊倒的瞬...
万掌山是蓝色的。一落地万掌山,“蓝色万掌山”的形象竟一下子在脑海里定格。刚刚下过一场大雨,空气清新得令人陶醉。放眼望去,泥土是红色的,潺潺溪水也带着红色的波纹;绿树连绵,鸟鸣声声也在唱着绿色的歌。但是,天空是那么近,蓝色的、纯净的铺向天际的蓝色,衬着一团团白云,与红的绿的白的等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冲击着我的视觉,带给我极为震撼的感受。而且,在青山连绵壮阔的森林怀抱里,居然安卧着一个湖泊...
古往今来,不少人“读书偏爱惊人语”,将一些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或置于其案,或铭记于心,用于激励和鞭策自己。在读书方面,诸葛亮之诫:“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是历史的箴言。读书之法,各有会心。近读村志,见乡间家训有“务读书”之教,称“家不论贫富,子女不论智愚,第一要读书。”其所列读书“十则”,至今犹堪借鉴:“静坐则神清;澄思则理透;好问则识广;多读则学博;笔勤则文清;功纯则德进;好...
大刘明当然不姓大,那时我父亲所在的棉花加工厂有两位同名同姓的刘明,为了方便区分,一位叫大刘明,另一位便叫小刘明。大刘明是我父亲一辈的人,与我父亲共事几十年,是看着我们这一辈出生、长大的,按道理我们该叫他一声刘明伯或刘明叔。但或许因为太过熟稔,厂里所有人以及我们这个浙东小镇(浙江上虞崧厦镇)上的一些孩子,人前人后都爱叫他大刘明。大刘明也不在乎,谁叫他,都顺口应着。我家与大刘明家做了三十多...
“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为庶民求解放,一生辛苦艰难。”这是李大钊清俭一生把自己献给民族解放事业的真实写照。在李大钊之后,其后代也始终坚守并践行先人的优良家风,让革命传统代代相传。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期间,待遇颇为优厚。然而每到发工资时,他却总是从会计科领回来一把预支工资的欠条。原来,李大钊把工资都用来支持党的活动、帮助同志、救济贫苦青年了,对自家生活却十分“小气...
有人说,荷,应生长在水乡。是的,她们应生长在诗意的江南,在湖畔,在水泽,她们铺天盖地,恣肆汪洋,那种天连着地、地连着天的气势,着实让人怔忪。但这里,我说的荷,是另外一个样子。我居住在北方。我的这个北方,是山东蒙阴县,是地道的沂蒙山区,与南方相比,这里河不丰沛,水不妩媚。在家乡,我见得最多的,是北方的莲,是一丛丛,绿茎托起的睡莲花。一片浅浅的池水,一只小小的泥缸,一汪如琼的清水,映着小片...
早晨,出去散步,逼仄的土路仅容下一人通行,两边蒿草一人多高,脚下的青草软乎乎的,露水打湿了脚面。蒿草之中夹杂着狗尾巴草,耷拉着、摇曳着,努力想甩掉身上的露水,我不由想起小时候放牛、打草的情景。回忆是苦涩的,也是美好的,贫穷的年代锻造了我们一代人坚忍耐苦的品格和健壮的体质。远远近近满眼的绿色,天蓝如洗,秧苗青翠,还有碧波荡漾的塘水,郁郁葱葱的树木中露出点点红色或灰色房顶的农舍,大地上丝瓜...
要写字一时找不到笔,翻抽屉,发现一个笔筒里还“睡”着几支多年前的旧钢笔,睹物思事,想起我少年时用钢笔的往事。我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们班上的小心同学有一支“英雄牌”钢笔,是他的姑父送他的。一下课,他就成了全班的焦点,被一群小脑袋叽叽喳喳地围着,大家都用新奇的目光盯着他手里的钢笔。拔出金属的钢笔帽,细细的笔头像是一粒包着壳的麦粒,笔尖就像是短一点的麦芒,拧开笔杆,里面还有一个软软的橡胶肚...
潼关县纪委 陕ICP备12011710号
地址:潼关县客运站站南邻中共潼关县纪委 邮编:714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