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廉洁从政,历来是中国人认为的做人为官最基本的准则。清代大儒阮元(1764年-1849年)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宦迹多地,政绩斐然,以清廉著称,他还是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在经学、史学、文学、金石学、天文历算等方面造诣颇高。扬州博物馆珍藏了一副阮元《摹朱珪篆书十言联》,便是其治学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真实写照。此篆书联云:“学如逆水行舟稍纵即逝,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旁以小字...
今年是王安石诞辰1000年。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12月18日),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周围人可能都预料不到,这名婴儿日后会在北宋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并名垂史册。立论极严,如其为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及第。因被封为荆国公,故时人呼为王荆公;又因谥号为“文”,世人又称其为王文公。《宋史》评价,王安石生性不好华丽服饰和美酒佳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
拱窗木门,青灰石瓦,位于成都市金河路的“努力餐”川菜馆,飘香十里,往来食客络绎不绝。人们来这里,不仅因为它的美味,更因为它还是成都唯一一家属于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的餐馆——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在成都地下活动的据点。“努力餐”餐馆由中共川康特委军委委员车耀先创办于1929年,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店名之所以取名为“努力餐”,是车耀先秉持着“大众饭”和“革命饭”的理念,希望革命同志努力加餐,好好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纵213厘米,横119厘米,为清乾隆年间苏州艺人绣制,是世上仅存的一件,其上有乾隆皇帝御制诗一首。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缂丝能自由变换色彩,所以适宜制作各类书画作品。从传世的实物来看,早在中国汉魏时期就有缂丝工艺,到开放包容的唐代,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当时制作的大多为丝带等实用物品。到北宋晚期,由于受宫廷院画的影响,缂丝...
奥尔巴赫的巨著《摹仿论》(Mimesis)那个著名的开篇,谈的是荷马史诗与《旧约》故事在文体上的差异。他说,荷马的叙述完整而周到,各种事件都发生在前景,连接紧密,表述从容,什么都不隐瞒;《旧约》故事则朝着一个目标发展,只突出对人物行动有用的部分,其余则任其模糊不清,有时会没头没脑,给人以神秘感。这跟两者所描写的人物的身份有关:荷马写的是上层社会的生活,《旧约》的对象则不分阶级,是游牧或半游牧部...
唐乾符元年(874年),一位诗人上表自请外放建州刺史。彼时诗人已“知天命”,又刚升任尚书都官员外郎,而建州(今福建建瓯)时属偏僻之地,千里芜荒,匪盗横行。诗人的好友们对此很不理解。“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诗人留下这首诗绝尘而去。在他看来,自己年事已高,不该终老于庙堂,他想到边陲去,为社稷再尽一份薄力。诗人名叫李频,字德新,唐睦州寿昌(今浙江建德)...
中国古代从西汉起就设立与实施了任官回避制度,官员不得在自己的家乡或邻近地区任职,因此背井离乡、异地任职者甚众,其中许多人不带家眷赴任,孤身在外。翻阅史料,其中不乏别妻离子为百姓、独在异乡做清官的故事,今撷取几例,以资共勉。东汉王良出仕前在家教授学生,声名远扬。光武帝刘秀千方百计邀他出山,入朝后官拜大司徒司直,负责监察百官,地位崇高,俸禄也十分优厚。王良在任上恭谨节俭,“妻子不入官舍,布...
暗黄色图纸,一共有15张,其中6张浸染着血迹,文字竖排墨书,每页手写五行字,每行包括姓名,男女人口总数,共分得谷子多少,以户为单位计算。册页的边角部分已经开始残破,但上面的血迹却格外显眼。这是收藏在四川省巴中市历史档案馆的一份川陕苏区分配土地花名册。血染的背后,还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1932年,红军入川建立了川陕苏区,各地苏维埃政府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故事的主人公周玉莲所在的乡也开展了轰...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送别诗,几乎家喻户晓。诗人当时正遭谤议,送别挚友之际,以冰心玉壶自明心迹。冰心玉壶,古代用以比喻人的品行清纯高洁。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乐府诗《代白头吟》中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的诗句,开冰壶比喻之先。“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
春秋时期有一位叫柳下惠的名士,因“坐怀不乱”而为后人称道,孟子尊称他为“和圣”。和圣墓在今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南。墓侧还竖立着一座《泰安县知县毛老父台德政碑》,碑文褒扬了一位叫毛澂的官员,他在清末三次出任泰安知县,重修和圣墓、保护泰山文物、整理泰山文献、振兴泰山文教,造福桑梓,为百姓喜爱。毛澂(1843年-1906年),字蜀云,他并不是山东本地人,而是四川仁寿人,分别在光绪十八年(1892年)、二十六...
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上书宋仁宗,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长达万字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揭开了变法序幕。“王安石变法”中有一项“保马法”,其用意是以民力养马,结果政府却把负担转嫁到无权无势的百姓身上,变成了扰民之政。实际上,“保马法”并不始于王安石,整个宋朝一直都在努力解决养马问题,宋真宗时期的宰相向敏中,也曾提议把国马(国家的马,一般用于战时)散于民间外厩,这一设想最终在河北地区进行了...
1952年11月,冯至著述的《杜甫传》,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面世。这本《杜甫传》深入浅出,很受读者欢迎,多年来一版再版,屡印不衰,在古典文学方面,亦是当代杜甫研究绕不过去的必读之书。半个多世纪以来,多少作品早早沉落,有些专门的著作却能畅销至今,让人不由得惊叹其耐时间打磨的生命活力。壮岁流离爱少陵熟识现代文学的读者大都知道,冯至首先是位诗人,鲁迅那句“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评语尤其引人注目。此外...
“乡亲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封建衙门的腐败现象。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却大不相同。我们共产党要求廉洁奉公,我作为领导干部,更要带头执行。”铿锵有力的话语在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湖上乡南村大礼堂回荡。正在演出的是革命历史地方采茶剧《将军探母》,演员们声情并茂地演绎了朱辉照将军回乡探母的种种细节。1950年底,朱辉照调往西北军区干部管理部任副部长。次年,他向军区请示并得到批准,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
近日来,位于江西省莲花县升坊镇浯二村的红色教育点格外热闹,一批批游客纷纷前来,追忆被当地百姓称为“红背骨县长”的共产党人刘仁堪。 追求主义,引路上井冈刘仁堪,江西莲花人,1895年生。刘家是医药世家,刘仁堪幼时读私塾,后来在县城琴水书院读书,同时跟随父亲学习行医,立志要做一名医生。父亲去世后,为养家糊口,刘仁堪于1924年来到长沙,在码头上“担箩”做劳工谋生。当时,莲花县在长沙做搬运工的贫苦青年...
自从《史记》以独立的篇章为奉法循理、有功于民的循吏作传后,多部正史延续这一做法,从而形成了推崇循吏的传统。王仁堪是《清史稿·循吏传》中的最后一位循吏,他有什么样的表现,能获得上至朝廷、下至黎民的一致肯定呢?王仁堪生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字可庄,福建闽县(今属福州)人。王仁堪少年时师从多人,广收博纳,“文学日进”。同治九年(1870年),二十二岁的王仁堪考中举人,但此后他三次参加会试,均名...
中国古代先贤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司马光、朱熹等,皆是发奋读书的典范。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许多流传至今的成语,都与古人勤学苦读有关。古代先贤读书治学的成功之道,不仅在于他们勤奋刻苦,还在于他们善于提炼和总结读书的经验与读书的方法。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读书也如此。苦读是基础,善读是关键。要读出成效,也需利...
清末女革命家秋瑾在就义前曾留下一句感人至深的绝命词:秋风秋雨愁煞人。这是她因起义之事泄露遭清廷逮捕,在狱中留下的唯一一句供词。这句绝命词最早见于时任浙江巡抚张曾敭复绍兴知府贵福的电文(见《大通学堂党案》《浙江办理秋瑾革命全案》),不少报纸随即予以披露。除此之外,萧山人湘灵子所作表现秋瑾事迹的剧本《轩亭冤传奇》、秋瑾之女王灿芝编辑的《秋瑾女侠遗集》、中华书局出版的《秋瑾集》,均将这句绝命...
文章与人格的关系,是文学史上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有人认为人格卑劣的人也能写出绝世好文,也有人认为纵然人格卑劣的人写出了好文章,但割裂了文与道,并不值得推崇,值得推崇的是文如其人,仁爱敦厚。诗圣杜甫的诗,以抒写民间疾苦为大家所熟知,他青年和晚年分别写了一首反腐诗和拒贿诗,体现了诗人尚俭戒奢、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可谓文如其人的典范。杜甫二十五岁时应举落第,不免郁闷,于是向东漫游以开阔眼界、...
运河佳绝处,放眼清名桥。清名桥原名清宁桥,是大运河无锡段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石拱桥。桥东侧刻有《重建清宁桥碑文》,留存至今,撰写碑文者乃清代无锡著名贤臣邹一桂。邹一桂(1686年-1772年)是清代状元邹忠倚的后人,雍正五年(1727年),四十二岁的邹一桂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云南道监察御史、贵州学政、礼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礼部侍郎,官至内阁学士。纵览邹一桂的为...
董必武1921年作为湖北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3名代表中,只有他和毛泽东最后走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曾于新中国成立后重访一大会址,留下“作始也简,将毕也钜”的著名题词。董必武一生留下诗作1300余首,是其七十余年革命生涯的生动写照,也是我们党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其中很多名篇佳作,鲜明体现了他“志、力、识”的党性修养和人格魅力。 志:志向、志趣董必武的诗充分体现了...
《人民日报》1982年5月22日曾刊载过一篇题为《铁纪委》的报道,写的是40年前延安地区纪委的两则故事。如今读来,仍或可借鉴。第一则故事是“七下洛川”。1980年初,洛川县有人给延安地区纪委写信,反映洛川一些干部在招工中欺上瞒下、掺假作弊。延安地区劳动局前去调查,但当事人不肯讲,知情人不敢揭,调查组很快“班师回朝”。这一来,还未回到延安,群众的揭发信已到了地委,连调查组也一同告发了。于是延安地区纪委...
年纪愈长,青年时期喜欢李白的心情有所弱化,“渐近杜甫”,是常常想写的题目。杜甫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察,对生存场景的精微识见及文字描摹,对下层民众的同情怜悯……这一切,让领会的读者无不深感敬服。杜甫这博大襟怀与独到观察眼光、雕刻一般的文字综合完成的作品,解读起来,有时未见到相同情景,凭一般想象,还真不易到位。那天刚从山间回家,晚上卧读时,就见到这样一句:“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近日,十二集纪录片《紫禁城》在北京卫视播出,融入了苏东坡诗词的国风歌曲颇受观众喜爱。东坡的诗词从来不缺读者,东坡是个有趣的人,他总是能将暗含悲愁的生活过得有情趣,而东坡的诗词中也颇有理趣,我们不妨读读他的理趣诗。旷达是苏东坡性格的底色,这源于他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东坡写诗赠与刘景文时,已年过半百、两鬓斑白,而刘景文比...
白菜,古称“菘”,古人认为,白菜具有松树般傲霜斗寒,凌冬不凋的特性,于是其名就用“松”字加了个草字头,成了一个“菘”字。恰如《埤雅·释草》所载:“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名菘。今谓之白菜,其色表白也。”秋冬,正是白菜上市的旺季。唐代白居易吟咏白菜道:“浓霜打白菜,霜威空自严。不见菜心死,翻教菜心甜。”诗人表达的是风刀霜剑带给自己久经历练的淡然,其实,从科学角度来讲,白菜对低温...
唐人赵璘在《因话录》里说“世重饼啖”。唐朝的史学家吴兢在《贞观政要》里还拿饼来做比喻:“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任用官员,如果他们的才能配不上职责,就像在地上画饼,只能看,不能吃。唐玄宗年间,鉴真和尚出访日本,粮食里就有“干胡饼两车,干蒸饼一车,干薄饼一万”。可见,饼在唐朝人饮食中的地位。唐朝的饼,类型极其丰富。或许是因为唐朝人太喜欢吃饼了,导致许多和饼有关的传说都出现在...
有节即是有所节制,有所保留,不把弓拉满,不将势用尽,预留出腾挪空间和回旋余地,避免陷入亢龙有悔、势尽反败的困境。《韩非子》中讲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结果是把自己置于逻辑的死胡同,进退不能,就因为他把话说得太满了。《庄子·外篇》也讲了个类似的...
今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七十二华诞。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结束了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那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里,新诗也参与到万众欢呼的行列,张开双臂,唱响发自肺腑的时代强音。在开国大典当天,郭沫若就在《人民日报》发表《新华颂》:“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10月1日下午3时的开国大典前,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从小镇被安置到省城一个文化单位专业写作,在其中的戏剧研究所,知道了李渔。李渔最早的名号让我印象深刻,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仿佛是对他人生的预言。在略带夸张的记叙中,李渔简直有些奇特:襁褓识字,四书五经过目不忘;总角作文,下笔千言;童子试一举为“五经童子”,名噪一时;然而立前后两赴乡试无果。一度做了州司马幕客,在沈约李清照先后题咏、此后无人敢轻易动笔的八咏楼撰联“...
祠,一般是为祭祀已过世的有功劳的人而建,但史书上也不乏为尚健在的人立“生祠”的记载,如清代在山东昌乐任知县的朱宏仁。百姓为其立“生祠”,完全是由于他卓尔不群的政绩感动了邑民。朱宏仁是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的进士,次年任昌乐知县。他以兴利剔弊为己任,博学卓能,廉洁勤政,对淫威害民者严惩不贷,百姓由衷爱戴。在他离任后,百姓自发捐款,在城隍庙为他建“生祠”。祠前竖一石碑,镌列其政德概要,以示...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张之洞好学善思,学问渊博,除儒家经传以外,诸子百家皆得其要领。他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一生投入了大量精力兴办教育,创建书院和学堂,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为近代中国教育作出了贡献。张之洞在为诸生所写的教戒之语《輶轩语》中提出“读书期于明理,明理归于致用”的主张,提倡通经致用。张...
很多人都听过王羲之召集的兰亭雅集,但历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文人盛事——北宋时期的西园雅集知道的人可能不多。西园雅集为何闷在文史堆中,没有如兰亭雅集那般进入大众视野?先来比较一下两个雅集的参与者阵容:兰亭雅集有王羲之、谢安、谢万等42人,西园雅集有苏东坡、苏辙、李公麟、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米芾、王诜等16人。在兰亭雅集中,堪称文学艺术史上巨公、伟人的,只有王羲之。而在西园雅集中,不仅有苏...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语不惊人死不休”,何止是文章,凝练的楹联亦如此,若要意蕴丰富,令人过目不忘,最好的办法是抓住一个“奇”字,如天降大雪、万树梨花,如群马奔腾、遮空蔽日,如黄河悬崖、喷薄而来。有奇字之联。“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这副楹联刻于洛阳龙门石窟,相传为北宋道教学者陈抟所撰,景之伟俊,人之英杰,每个字都洋溢着龙马精神,还似携带着缕缕仙风。“古人却向书中见,男子要为天下...
在闽浙交界处,连绵群山隔断南北。古时,蜿蜒于大山之中的仙霞古道是出入闽地的主要通道。古道南端尽头,在福建省浦城县,那里旧时有间官驿,名叫“渔梁”。明朝人王世懋《闽部疏》记载,“凡福之丝绸、漳之纱绢、泉之蓝、福延之铁、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仙霞古道盘山而卧,道阻且长,是商贾官宦北上中原,南抵南洋的必经之路。而渔梁驿,也成为八方...
在福建省莆田市木兰溪的入海口,有一座长堤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守护着兴化平原百姓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这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有“闽邦第一堤”之称的镇海堤。镇海堤的修建,凝聚着一位叫陈池养的乡贤的无数心血与汗水。陈池养(1788年—1859年),字子龙,莆田本地人,在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考取进士,担任过今属河北的多个州县的长官。嘉庆十六年(1811年),陈池养以知县分发直隶。当时武清县里发生一...
在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的老街上,有一座小小院落,院子里有一株石榴树。每年秋天,一簇簇绽开的石榴挂在枝头梢尾,鲜红似火,就像故居的主人——烈士许晓轩,坚守着赤热的初心。许晓轩,出生于1916年,他的父亲为其取名永安,字小轩,寄托了对这个孩子的喜爱和祝福之情。幼时的许晓轩勤奋好学,但因父亲早逝,不得不在15岁那年辍学到钱庄当学徒。在钱庄的这段日子里,通过接触不同的人群和钱来钱往、存来借去的过程,许...
时值秋日,我偕朋友踏足乡野,忽然,朋友出了一道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边住着个白胖子”,要求我猜一种植物的果实。话音一落,我就揭开谜底:花生!此时,朋友不语,却笑着指向田间。顺着指向望去,但见一位老农正在田野收获花生。花生连根拔起,露出一簇簇沉甸甸黄澄澄的果实,一派丰收喜庆景象。我这才明白,原来这位朋友是借题出谜呢。花生,在我的家乡被称为“落花生”,也称“长生果”。人们历来有种植花生...
在一个春水涨、草木新的日子里,面对稀客来访,杜甫兴致极高,不禁脱口而出:“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我将邻家老翁也请来,与您举杯对饮吧,我平时与他常酌,隔着篱笆唤他便应。这首《客至》未曾交代最后他的邻居来了没有,但从中可折射出杜甫与邻居间的融洽之情。在立春社日,杜甫受到邻居的邀请,来看看邻居们的热情吧:“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今年社日,要大大热闹一番,喊家眷将大瓶酒打开,咱...
微山湖中有一座风光秀丽的微山岛,景色秀丽,岛上有一座留侯祠。留侯即汉朝开国功臣张良,他本是韩国贵族后代,秦灭六国后,他曾隐居于沛县下邳,苦读兵书,广交朋友,与不少豪杰关系密切。张良在历史上以富有谋略而著称,这与他苦读兵书有关,关于张良获得兵书,还有一段“圯上受书”的传奇故事。有一天,张良在下邳街上闲逛,走到一座桥上时,有个穿得很普通的老者,故意在张良面前把鞋子扔下桥去,还很不客气地让张...
诗词曲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诗除表达报国情、忠贞气、爱情美、山河秀外,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才观。悉心研读这些诗句,对于我们正确识人、用人、育人能有所启迪。《诗经》中就有不少关于识人用人的篇章,其中《大雅·文王》在歌颂周文王姬昌的功绩时,突出总结了他重视贤才的成功经验:“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大意是说,那许多美好的人才,生在这个国度里,成为国...
潼关县纪委 陕ICP备12011710号
地址:潼关县客运站站南邻中共潼关县纪委 邮编:714399